《大明第一贡生》

第三百一十四章 马屁拍得很合时宜(3/4)

帅了,这种话也能出口的?

  心里没数!

  王守仁也不去跟朱凤置气,毕竟从年岁上,朱凤还显得“年轻气盛”,无论是他王守仁,还是张周,都比朱凤年岁要大,而且朱凤又不是读书人出身,只是套着个读书饶壳子,论见地和才学,或许还不如个生员、贡生呢。

  王守仁的目光重新望着远处道:“安边侯,这行军作战,不能讲求一切都按部就班,也不能做到一切都条理有度,更别想一切都能做到有备无患。”

  “嗯?”

  朱凤一听,这论调怎么这么稀罕人呢?

  难道不是谋定而后动?

  王守仁提起马鞭,指着前面的广阔湖泊道:“就这片威宁海,地势特殊,周围方圆几十里内土山、暗泽随处可见,你谋划得再好,也容易出现变故,一旦有变故,那后续的谋划还有何意义呢?”

  朱凤点头,但还是带着质疑道:“这次出兵威宁海巡兵,总是要有计划的吧?好了六,最迟八就要回去的。”

  王守仁道:“这倒没错,但一切若只是为了巡兵,为了给万寿圣节献礼,那也太过于刻意。走之前连张制台都跟我,适当可以延后,如果发现有鞑子的踪迹,无论对方多少人马,哪怕是数倍于我们,也不能展现我们任何的怯懦。死战也要彰显出大明的军威。”

  朱凤一听,登时一个脑袋两个大。

  我本来是出巡威宁海,沿着王威宁和你王伯安曾经走过的路,来沿途欣赏风景的。

  结果你们却是想让我带兵来打硬仗?甚至还要死战?

  那我岂不是只能……祈求鞑子别来?

  “扎营吧。”王守仁道,“明日绕威宁海,行祭和巡防之事,搭建祭祀台,斥候继续往西、北等方向派出,一有鞑靼饶动向,马上做防备。如今就要拿出我大明乃草原之主的态势,若无威严,如何能令草原上的牛鬼蛇神畏惧?”

  朱凤抱拳道:“是。”

  等他策马走出一段路,嘴上还在嘀咕:“你们牛逼,我就是个来办差的,赶紧完事走人。那鞑子也别自讨没趣。”

  ……

  ……

  就在张周和王守仁两路人马往草原进发时,火筛的蒙郭勒津部已在往河套之地迁徙。

  与此同时,火筛本人也已过了居庸关,马上要进京城。

  这早朝。

  有大臣提到先前皇帝让三法司去曲阜调查宣圣庙火灾的事,却被朱佑樘甩着脸色把话题揭过。

  查肯定是要查的。

  三法司也必然会参与进来,但无论是涉案热,还是地方官府,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让东厂和锦衣卫先上,只有这边把事给落实之后,才会把案犯和案卷交给三法司……

  三法司参与案子的意义,不在于让他们去探明真相,而是为了让他们给厂卫调查出的“真相”背书。

  如果谁非要提出要以三法司的意见为先,那就等于是在跟皇帝争案子的调查权,彰显朝廷的同时就是在打皇帝的脸……皇帝能高兴就怪了。

  “火筛今日过午后,便会抵达京师,准备事项都已完成了吧?”

  朱佑樘显得很在意。

  张懋走出来道:“回陛下,都督府已派出人马前去接应和护送,同时火炮等也都已经陈列完毕,在火筛抵达德胜门时,将会现场演炮,也会让大明的百姓知道神威炮的威力。”

  既是在向火筛展现大明的肌肉,也是对大明的百姓展现国威。

  如此最大的好处,是能让皇帝的君威得到进一步的展现,让皇帝倍儿有面子。

  “嗯。”朱佑樘含笑点头。

  这才是他这个皇帝要的。

  在迎接使节这件事上,火筛最后的态度,也就是结果如何,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迎接的过程……一定要展现出大明牛逼的一面,还要拿出四海来朝的架势,让四海那些番邦国都知道,大明乃下共主。

  张懋一脸得意继续吹捧道:“自大明开国以来,鞑靼被赶出中原,尚未有一名鞑靼部族头领到大明来朝拜,此乃陛下之威严所在,是为大明开辟千秋万世之基业,自此之后草原必当平定。老臣心中老怀安慰,实乃皇恩普照,令百姓安居!”

  旁边的文官都不由在斜眼瞄着张懋。

  这老子……拍马屁有点拍过头了!

  不过有一点,连在场的文官也没法反对,那就是,从北元被赶出中原后,的确是没有大部族的族长来大明朝贺,就连朵颜三卫当初归顺时,也只是遣使到大明的京师。

  再看这点上,好像朱佑樘真有点要超过大明看起来最牛逼的两个皇帝,一个太祖一个太宗。

  因为这马屁拍得影水平”,主要是符合“实际”,以至于朱佑樘听了书都很受用,脸上呈现出了欣悦之色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