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三百四十四章 皇后的危机(2/4)

好处呢?”

  沈禄觉得,就算张周不会出卖朱佑樘,但也不敢不给张皇后面子。

  在他看来,若是张周真知道皇帝外遇的事,有什么必要隐瞒呢?暗地里配合张家把人找到,对张周来说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再说了,皇帝多半也只是一时兴起,跟宫外的女人能有多少感情?张周真会为了帮这种一点势力都没有的人,去开罪张家?

  金氏满意颔首道:“那就多劳烦你。老身先回去等候消息了。”

  ……

  ……

  沈禄把金氏送走之后,不由慨叹着往通政使司的方向走,嘴上还在嘟囔着:“这叫什么事啊?”

  对沈禄来说。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无论张皇后的怀疑是否有根据,至少他沈禄要面对的可是君臣信义的问题,帮张家办事,很可能就背叛了皇帝。

  “去,请徐尚书过来……算了,我亲自去吧。”沈禄遇到这种事,一般都不会自己决定。

  他会想到另外一人,那便是他的“连襟”徐琼,当初在张峦发迹之后,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徐琼当小妾,后也因此令女儿可以入宫当皇后。

  这群人的裙带关系,也因为张皇后和张家兄弟三人的姑姑们,而联系到了一起。

  可等沈禄到了礼部之后,才得知徐琼奉诏入了宫门,去商定军功之事,他只能是留在礼部等候老友的归来。

  ……

  ……

  皇宫,乾清宫内。

  此时正在进行有关功勋的认定。

  由兵部尚书马文升,将王宪的奏报事项,逐一跟朱佑樘说明,并做了分析。

  至于内阁和其余六部之人,包括张周在内,就只能在旁边听着。

  朱佑樘听完之后,语气显得很平淡道:“赢了固然是好,但论功行赏之事,还要等战后详细勘察之后再定,光凭王宪等人的上奏,还不足以论定功勋。”

  这口气,其实也是告诉在场这些大臣。

  他这个皇帝早就知道战果了。

  你们在那紧张什么被张周蒙蔽圣听的,都是杞人忧天。

  再说了,草原打了胜仗,张周有必要去瞒着皇帝?由张周为了保陆完而刻意踩王宪,也没什么必要……都是张周举荐的人,而此战的首功怎么看都是归在张周身上的。

  马文升道:“陛下,若以首级之功而论,蓟州兵马此战居功为上,甚至可居奇功。当以嘉奖。”

  朱佑樘问道:“那在兵部看来,辽东将士便没什么功劳,或者说他们近四万兵马的功勋,还不如那四千是吗?”

  马文升到底不是一般顽固不化的文臣,他看过旁边的内阁三人,发现他们的确无意出来争论时,才继续就自己的论调说下去:“军功论定,当一切由成法商论,以过去之成法,首级获取意味军功,无论辽镇人马功勋几何,当也先论首功,再论战功。”

  马文升所代表的是兵部。

  他给的意见就是,要给辽东将士论功可以,但先把首级的功劳先给论清楚了。

  至于辽东将士的功劳,可以补在首级功劳之外,如此才不违背大明之前对于战功认定的方法。

  “一功,如何二赏?”朱佑樘反问道。

  马文升有些尴尬。

  他本还在为朱佑樘提供解决的方案,其实就等于是赏两次,先论首级之功,论完了再把整体战略的功劳给认定,这样辽东和蓟州两路人马的矛盾基本就可以化解……虽然结果其实还是蓟州那边占了大便宜。

  马文升发现自己的意见无法获得采纳,也只能悻悻然退回一步。

  吏部尚书屠滽问询道:“陛下对此究竟是何意?”

  朱佑樘道:“朕不是说了吗?要等勘察之后再定。一场胜利,非要折腾出那么多的波折吗?”

  屠滽道:“全因此战乃辽东和蓟州两镇人马配合所取得,难免会在军功论定上有所争执。”

  朱佑樘问道:“那此战由谁所定?谁又应该是首要的功劳?还有,谁对于军功论定之事上,更有话语权呢?”

  几人本来都不想把张周当回事。

  但此时所有人都望向张周那边。

  皇帝用最平淡的语气,说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你们争个鸟啊?这一切都是在秉宽的策划之下完成,他说功劳是谁的,那就应该是谁的,你们在这里为蓟州将士争取,不觉得脸红吗?当然朕也不怪你们!因为从开始,这都是朕跟秉宽计划好的,而且这还是王宪自己为了那点功劳而故意制造舆论。

  你们文臣也不过是被牵着鼻子走而已。

  张周急忙道:“陛下,此战臣不敢居功,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