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我的“朋友”不一般(2/4)

实更好似是长篇累牍的废话。

  你徐琼想劝说我出面,不用找那么多理由。

  什么情况,我比你更清楚。

  我又不是瞎子。

  谢迁道:“此事我可以出面,但请奏之事,还当以礼部或太常寺等请旨,尤其是要借助到天运、人伦,若不能相联系,一切都难名正言顺。”

  这意思是,就算要旧事重提,咱也要讲求个方法。

  不能说以前皇帝屡屡下旨不允许再提纳妃,现在皇帝想纳妃了,就让我们随便上一道奏疏……那皇帝答应痛快了,君臣之间倒是和谐了,天下人会怎么想?

  哦,感情你们君臣在这里唱双簧呢?

  必然是有“事出有因”。

  一定是因为钦天监、太常寺等为首的玄学派,掌握到某种天机,发现了天机跟人伦的联系,发觉皇帝这时候就应该顺应天命纳个妃,如此才能为大明开枝散叶,然后巴拉巴拉说一堆……结果就是皇帝顺应天命,同意纳妃……

  这才是正经的流程。

  徐琼苦笑道:“非要这么大费周章吗?”

  谢迁道:“难道你觉得没必要?”

  徐琼还正想说呢,皇帝的心思转变,自己违背了当初的承诺不纳妃,现在坏人却让我们来当,凭什么?

  再说了,纳妃之后,对我们这些当官的真就是有好处的?

  嘴上说,皇帝广纳妃,多生儿子,是为了大明的稳固,但其实除了朱佑樘的老祖母和身边的亲信太监之外,旁人对此事真有那么上心吗?

  管你有没有子嗣呢,就算你没有,给你过继个过来都行。

  反正以后也不是没有,你死了十几年,我们都能给你过继个儿子来,有什么事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

  “那……那是要找太常寺的人?”徐琼没有去跟谢迁过分争论。

  谢迁起身道:“礼部与太常寺走动甚多,还是你去说,或者去找钦天监正吴昊,他最近似是有些不顺,你正好去提点一番。”

  徐琼想说,为何不是你去?

  但看谢迁那态度……徐琼瞬间明白。

  自己想拿谢迁当枪使,但谢迁在朝的地位明显比他徐琼高,哪有职位高的被职位低的利用的道理?

  以谢迁的老奸巨猾,随便一个反手扣杀,感觉上是给他徐琼出主意找钦天监的人去讲什么天意,但其实就是谢迁把难题反丢给他而已。

  现在不是你徐琼出头,也得是了!

  ……

  ……

  翌日。

  朱佑樘仍旧没有上朝。

  在宫里,朱佑樘接见了张周和唐寅一行,唐寅作为出使辽东审查潢水一战功绩之人,除了兵部主事的职位之外,还会加辽东巡察御史的职位,同时再加个“研武堂佥事”……这职位唐寅自己都不知道是干嘛的。

  总之官从正六品,变成了从五品。

  却没有挂员外郎的职位……

  看起来是升了一级的京官,地位瞬间感觉高了很多,但唐寅又知道自己等于是被半发配到地方,而大明的规则是京官发地方至少涨三个官级,他这个才涨了一级……

  “唐卿家,你此番出使朝鲜,将会持节杖和国书,名义上是前去册封朝鲜国藩主之子为世子身份,同时与之商讨一同出兵之事。”朱佑樘道,“此行你会非常辛苦,要在一个月左右时间抵达,中途还要前去沈阳,至于具体的事项,都会由莱国公跟你讲明。”

  唐寅拱手道:“臣领旨。”

  朱佑樘笑道:“秉宽啊,朕倒觉得,你眼光不错,这唐寅也算是栋梁。看他精气神,应该是能胜任此差事,建功立业应该不在话下。”

  唐寅想问什么,突然意识到自己身在乾清宫,皇帝不问他,他没资格发问。

  张周替他把问题问出口:“陛下,您看在唐主事事成之后,是留在朝鲜,配合朝鲜出兵呢?还是让他回沈阳,协助陆中丞等人出兵?”

  “这……当然就先别着急回来了。”

  朱佑樘的话,差点把唐寅吓得双腿直接软下来。

  张周从旁边拎了他一把,笑道:“唐主事,这是陛下欣赏你,留你在朝鲜,你便相当于大明的国使,李朝出兵之事皆都要受你的管束,你是去当监军的。”

  “那……那……”

  唐寅话都说不利索了。

  张周问道:“对了唐主事,你还准备带什么人前去朝鲜?我这边跟陛下请示过,调给你二百人的出使队伍,配合上新式的火铳,至于火炮嘛……给你五门轻便的炮,这是为了保障你能平安抵达。给你多少东西,你要如数给带回来。”

  唐寅一听,这还怕我把火炮和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