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三百五十八章 使臣的命不是命(2/4)

争议性非常大的问题上冒头了?

  而且听你这意思……是跟我们站在一道的?

  刘健等人则不由往林瀚身上看一眼,他们似乎察觉到一些端倪。

  这时候林瀚突然“挺身而出”,大抵有一种,以后他林瀚要挑大梁的感觉,联系到最近徐琼即将致休之事,那由林瀚来接替礼部尚书,就有迹可循了。

  朱佑樘也不着恼,语气平和道:“如之前,朕同意在辽东发兵朵颜三卫时的理由一样,如果大明做什么都要受到德行的约束,那大明在主动用兵之事上处处被掣肘。在朕看来,人心是否归德,不在于礼乐教化,而在于拳头够硬……别怪朕说话太直接,历来大明边事便是如此,寻衅者皆都为番邦异族,反而每次大明主动出兵,反而能得到声望归化,兵戎之威可震草原与荒野。”

  在场大臣听出来。

  皇帝这是在拿大明开国初年,两代皇帝接连对草原和边地主动用兵当例子。

  大明主动出兵的时候,就算有时候没什么大的收获,但那些番邦小部族却是对大明毕恭毕敬。

  到了宣德之后,大明开始以仁义礼教去收编各部族,那些部族名义上归顺,然后就开始各自发展,有机会就行掠边,而在土木堡之后大明所建立的军事威望,近乎也就荡然无存。

  很多部族把大明当纸老虎,不掠边仅仅是因为时机没到,一旦他们的实力提升上来,都是先拿大明的边地当靶子。

  建州女真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趁着在成化年间把你们打残了,你们还没彻底休养过来,再锤你们一顿,这就是最好的教化。

  李东阳走出来道:“陛下,不知在辽东用兵,要到何等程度?以后对于辽东将如何治理?”

  打得过瘾,打完了怎么长治久安,才是大问题。

  朱佑樘道:“改土归流。”

  新鲜的名词。

  连萧敬都能听明白的事,在场大臣也不是傻子,他们瞬间明白了皇帝和张周在卖什么药。

  李东阳进一步提醒道:“陛下,建州、海西等女真部族,一向野蛮而骁勇,多数部族甚至是以打猎和掠夺为生,不事生产,以如此之部族,以流官治理只怕会引起地方动荡不安,有悖于大明对于辽东、辽北之地的长治久安之策。”

  朱佑樘点头道:“李卿家,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在场大臣一听,都觉得纳闷。

  啥情况?

  看起来皇帝跟李东阳还有来有回讨论起来了。

  感情跟皇帝唱双簧的不止林瀚,还有你李宾之是吧?

  “不过。”朱佑樘话锋一转道,“不能因为改变困难,而就任由其发展,再险恶的山水之地,也该有王化礼教的存在,而不能任由野蛮滋生。在此战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朕都会派人去治理边民,并准备在建州和海西等处,再设置一都司,由新任的督抚前去治理。”

  李东阳问道:“不知是为何人?”

  到这里,其实有心人已经看出来了。

  李东阳这不是在顺着皇帝的话说事,而是在给皇帝“下套”,李东阳这么咄咄逼人,就差跟皇帝提醒……咱就把张秉宽留在那,让他去治理那些女真人吧,最好三两年之内就别回来了,这样他对朝廷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不是说那些女真人最怕他吗?

  他不去,谁又有那资格呢?

  朱佑樘道:“新建伯,王守仁!”

  “啊?”

  在场大臣一片哗然。

  很多人甚至在往翰林院官员,尤其是王华身上打量,作为王守仁的老爹,王华突然就成为众矢之的。

  这次李东阳都不知该如何去反对了,或者说……在反对这件事上,他的资历都不够。

  所以他往刘健那边看一眼,由刘健走出来问道:“陛下,何以会是新建伯?”

  朱佑樘微笑道:“新建伯在建州用兵两月,成绩卓然,那些深山中的女真山寨,都能被他一一拔除,女真边民内迁,收编的效果也很好。而且他给朝廷上奏,提出了保甲连坐监督之法,以及乡约教化之法,将猎户转化为牧民,或事于耕作,开办学塾令女真子弟入学接受教化,允许其科举入仕,改变女真人好勇斗狠之风。”

  啥?

  在场大臣听得一脸懵逼。

  王守仁是愚蠢还是天真呢?居然想着用礼教去感化女真人?

  不过也有人听出来,其中所谓的乡约教化,可能只是个陪衬,更重要的是保甲连坐。

  让你们女真人干什么,你们就得干,如果有人还想去好勇斗狠的话,那就一堆人一起解决,这是从根子上利用人的劣根性,互相牵制和检举,以达到杀人诛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