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三百五十九章 爱妾(3/4)

出个“女用”的词。

  林仪瞪大眼看过去。

  下面还注释着小字“献给爱妾林氏”。

  林仪瞬间脸红了。

  这是写给自己的诗?

  再翻看,但见内容写得很女性化,可以说近乎是女性的角度来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林仪看完之后,先是被词句的优美所吸引。

  随即她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是啥意思?听起来,好像是你在感慨人心易变,还在感慨我要离开你?还是说你以我的口吻,觉得你要当薄幸锦衣郎了呢?

  本来林仪还因张周为自己写诗而高兴,但随即却觉得这诗词写得很不好,有点辜负了她的“一片深情”。

  等她再出来见到蒋苹渝时,对蒋苹渝道:“夫人,派人去跟李家的人说一声吧,我不去了,之后的束修我不要了,之前的我也退还给他们。我已嫁为人妇,不能再出去抛头露面了。”

  “为何?”蒋苹渝都觉得意外。

  你还能出去见见世面,也没人阻拦你,甚至所结交的还是阁老家的千金,这都不想去了?

  林仪却好像是心有芥蒂一般,摇头道:“我要多学着相夫教子,不能只教授旁人,自己却没学会。”

  “是吗?那……那随你吧。”

  蒋苹渝苦笑了一下。

  等林仪走了之后,蒋苹渝进到书房,但见之前林仪走的时候匆忙,还把李玗写给她的信落在桌上,蒋苹渝当即便也看到上面的内容。

  当看到上面诚恳认错的请求之后,蒋苹渝也看到了那首好似是张周写给林仪的诗词,随即她便好像是有了主意,亲自写了诗词,没署名,也没落款,就这么让人给李家送了回去。

  蒋苹渝倒是挺喜欢卖自家妹妹这个人情的。

  人家喜欢你的诗词,那既然是相公写给你的诗词,让你出去当一下才女,有何不可呢?

  ……

  ……

  当信被送回李家。

  李玗打开之后,发现这并不是一封传统意义上的信函,因为里面只写着一首诗。

  “小姐,回来的阿保说,林小姐不对,是莱国公孺人以后不再来了,还说会把束修都给退回来,但还给了这么一封信,大概是跟小姐说清楚的吧。”

  李玗看完之后,人也是呆住了。

  姐妹之间的通信,大概就是这么不同寻常,只用一首诗,如何理解都行。

  如果以林仪的角度来说,这是林仪所写的,那这就是在哀叹薄情郎。

  可要是以闺蜜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讲是她李玗违背了最初师生和朋友的关系……当然这么理解还是有些偏颇的,毕竟诗的后面也的确是提到了薄情郎。

  “女先生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呢。”

  这是李玗在看完诗词之后,最直接的领悟,“但好像,我也辜负了她。是不是身边人,最容易辜负他人的信任?我岂不是也做了心中憎恶之人?那我……该如何赔罪呢?”

  林仪的反应,让李玗觉得,这是绝交了。

  绝交之前,还按照之前的约定,把诗词给送来了。

  这是何等伤心失落……不但林仪因为这首诗抑郁了,连李玗看完之后,也郁闷了。

  这可不是写诗的张周所能想的。

  张周的目的,仅仅是留一首诗给林仪,让她出去装逼,维持其才女的名声而已,毕竟像纳兰容若这样喜欢以女性角度去写诗词的情种也少见,那些情情爱爱的诗词,也的确不适合他这个已经在沙场上功成名就的老爷们去公布。

  那难道这些诗词真要留下去,等着历史去发掘?

  因为有了他张周在,蝴蝶效应的存在,以后也不会有清朝,也不会有纳兰容若,甚至唐寅也不会再写什么《桃花庵歌》,可以说,他所写下来的每一首诗词,历史上都将不复存在,也会有更多因为他出现而产生的诗词名家所产生……当然那都是后话。

  “小妹,听说林小姐给你写信了?可有诗词?”

  李兆先听说张家派人来回信了,他也是费劲力气,才把自己的妹妹从内院给请出来。

  李玗则一脸失落道:“没有,女先生说了,以后不会再来了。她……也没有诗词给我。”

  因为李玗觉得是自己辜负了林仪,自然也不会把林仪的词拿出来示人。

  似乎李玗也明白了。

  林仪嫁为人妇,已不需要用诗词去为自己正名,人家追求的是平静的婚姻生活,而自己却好像个迷妹一样,每次叫人家写诗词,以自己追求的生活模式,或者说叫以自己所追求的表现自己的方式,为难林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