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七百七十二章 儿子和女儿是不一样的(1/3)

  诏狱。

  杨鹏正在亲自主持对李东溟的审问,一番用刑之后,李东溟混身血迹斑斑,但杨鹏似乎还不满意。

  王时走过去道:“杨公公,怎么用刑,他都不肯承认所行之罪恶与李阁老有关。”

  显然,杨鹏想来一把大的,那就是把案子往李东阳身上烧,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李东溟这里撬开一个口子。

  杨鹏亲自走到李东溟面前,用行刑的鞭子将李东溟的头给撬起,冷声道:“案犯,到现在你都不肯招认实情,看来你是真的该死。朝廷初步定的是斩监候,咱家看来也不必等了,可以直接立决。”

  李东溟声音微不可闻,却还是挣扎着说道:“公公,并非在下狡辩,家兄他真的不知情。”

  “你糊弄鬼呢?”杨鹏怒气冲冲道,“你兄长不知情,光靠你坐在那,旁人就会乖乖送银子?还是说你面子大,就靠你这张脸就能在京城吃得开?人家还不是看在你兄长的份上?”

  “也可能是……”李东溟道,“如公公所言,他们就是看在家兄的面子上,但家兄的确不知情。”

  杨鹏冷笑道:“你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光靠你兄长的名头撑着,一次两次还管用,若是没有一次给他们办事,谁会再给你送银子?还有谁再会宴请于你?你这么说,就是拿咱家当傻子?”

  “真不知情……”

  李东溟似乎咬定了事情与李东阳无关。

  事情真假先不论,至少在李东溟这里也知道,要是把李东阳也给牵扯出来,那不但自己死定了,且李家以后就完了。

  杨鹏厉声道:“再用刑。”

  王时急忙小声提醒道:“这用刑已过两个时辰,再这么下去,就怕他撑不住死在这里。”

  “这里死的人还少了?”杨鹏不以为然,“莫说是已经定罪的,就算是查无实证的,在诏狱里死个把人,外面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但……他毕竟是有李阁老的背景,就怕真死了,回头不好对外交差。”王时很为难。

  虽然王时跟他父亲王越一样,喜欢巴结权贵,但在很多事情上他还是有良知的。

  至少他看不下去这种用刑拷问的手段,或者说他还是有点心软,不适合干锦衣卫这一行。

  杨鹏恨其不争道:“王都督,你现在马上就是锦衣卫指挥使了,遇到这种案子,若是连一两句实话都拷不出来,以后还怎么指望你办大事?咱家是在为自己吗?这是为了以后朝堂的安宁。”

  王时赶紧低下头,表示认错。

  杨鹏道:“那就先休整休整,让咱家再行思量。”

  显然杨鹏也开始有些动摇。

  “这硬骨头,还真是少见,不过是个书生而已,书生骨头硬的都算是能人,咱家算是见识到了这群茅坑的石头!”

  杨鹏气呼呼往外去。

  王时回头看了李东溟一眼,似乎也有些不忍,随后才急忙跟着杨鹏出去。

  ……

  ……

  夜深人静。

  在李东阳府上,正有人来帮忙说项,而李家人也在为李东溟的事而发愁。

  “血衣什么的都已经送出来了,摆明是告诉咱,四老爷正在里面受刑。”李东阳府上的人正在哭诉,“衙门里已经派人来送了判文,说是定了斩监候,但罪行还在严查,或是还会再行定断。”

  李东溟的儿子李兆运道:“伯父,可赶紧给想个辙,家父体弱,怕是受不得牢里的辛苦。”

  李东阳道:“正因为已经给你父亲定罪,他们更可以肆无忌惮用刑,本来案情没有进展之前,他们是不敢随便拷问的。但也正因为现在案子已经走过刑部,我才不好再过问。”

  “家母……整日以泪洗面。”

  李兆运抹着眼泪。

  李东阳无奈道:“李家事,自然我不会袖手旁观,但还需时日,你且先回。”

  “是。”

  李兆运不敢再争论什么,行礼之后离开李东阳府宅。

  ……

  ……

  皇宫,乾清宫。

  这天上午,朱祐樘在此召见张周,同时也见到了自己儿女的两份考卷,是之前张周给他们出题,让他们论述北方战事的军事策问。

  “秉宽,这两份,谁是谁写的,你知道吗?”朱祐樘问道。

  张周道:“陛下看过便会知晓。按照之前所定的,不可让外人知晓是何人所作,陛下可从答卷中找到些许端倪。”

  “嗯。”

  朱祐樘点了点头,一边看一边又问道,“那秉宽你觉得谁的见地更好一些?”

  张周笑道:“各有所长,论述的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太子和公主都各有见地,在很多地方是互不相让的。”

  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