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55章:虽远必救(4/5)

的兵马,必然不会太多。

  可偏偏那徐闻县的守将蠢笨,被人诈了城。

  “先进府衙吧。”

  刘恪轻轻道,带头往府衙里走着。

  议事总得有个地方,干站在街上也不是个事。

  一众文武闷头跟在后边。

  连两战两胜,成功救援康海郡的喜悦,也没剩下几分。

  “康海郡城之围,已是化险为夷。”

  “只是如今丢了徐闻县,琼州与高州的粮道被断,我军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李景绩率先提议道:

  “不如就据康海郡而守?”

  “纵然丢了徐闻县,东胡人想要从徐闻县再进攻琼州,也没那么容易。”

  “而且康海郡城中有屯粮,足够我军用度。”

  “我军有六万余人,东胡三路兵马已破一路,纵然东胡大可汗合兵一处,强行来攻,也不过是十五万人。”

  “守城绰绰有余。”

  这次虽说是李景绩的提议,但没有人有所异议。

  怎么看,这都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贸然出兵,反而容易陷入断粮危机。

  而且与东胡人野战,也不能继续指着像之前一样,仍旧大胜。

  毕竟战争这个东西,互有胜负是很正常的,没有人能保证百战百胜。

  反而只要固守,拖到大可汗老死病死,这一仗总归是能赢的。

  “固守康海郡城?”

  “这康海郡城兵多将广,粮秣丰足,自然受得住。”

  “可逐溪县正在被围困,已有三月,也能受得住吗?”

  刘恪再问:

  “雷兰,你怎么看?”

  向来喜欢行险,具有冒险精神的雷兰,此时也是皱了皱眉,拱手道:

  “末将附议。”

  刘恪一脸木然,继续问:

  “巴尼汉,伱怎么看?”

  巴尼汉年岁不大,城府不深,但不代表他没有战略眼光。

  怎么看,固守都是最好的选择了。

  “末将可带族人从山地走琼州运粮,但依照目前形势来看,固守康海郡城,是最好的选择。”

  巴尼汉没提逐溪县的事,救不了,完全救不了。

  刘恪望向狄邯:

  “狄邯,你怎么看?”

  半张面具遮着脸的狄邯,看不出有什么表情,只是肃声道:

  “末将请命,领军击破乞颜金瀚所部。”

  他也没提逐溪县和岳少谦。

  徐闻县已失,若是再救援逐溪县,只会顾此失彼。

  守城的同时,想办法击破乞颜金瀚所部,削弱东胡人的兵马,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刘恪的目光跳过狄邯,问向化成雨:

  “你怎么看?”

  化成雨一怔,平日里他是不怎么说话的,毕竟统兵能力不行,基本和典褚一样,充当亲信。

  可现在.

  所幸他不傻,皇帝问了一路,说明这一路上的答复,都不是皇帝心里所想的。

  当即他也明白,皇帝是想救援逐溪县和岳少谦。

  最开始汉军登陆高州的时候,就是这么计划的。

  先在徐闻县,盯着乞颜大显所部打,打出优势后,保证不被东胡人三路合围,再救援岳少谦。

  现在不仅仅是打出了优势,更是直接打没了一路,东胡人就剩两路兵马,完全可以救援岳少谦。

  可徐闻县丢了,着实又不好再救。

  “末将觉得,应该”

  化成雨看了眼众将,还是觉得得说出皇帝的心里话:

  “应该发兵救援逐溪县。”

  “不错。”

  “化成雨说的是。”

  见终于有人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了,刘恪连声道:

  “朕在登陆高州时,众将就提议,率先支援被大军围城的逐溪县。”

  “现在乞颜大显所部已然丧亡,康海郡城之围已解,我军士气高涨。”

  “不就是丢了个徐闻县,为何就得固守,就不能救了呢?”

  李景绩想要谏言,被刘恪又按了回去。

  刘恪话音一转,未有再提及岳少谦与逐溪县,而是开始讲起了历史:

  “当年耿恭以百人守金蒲,疏勒二城,抵御北匈奴的进攻,如此以少打多,坚守了整整一年。”

  “期间,孝明皇帝驾崩,车师国背叛,耿恭粮尽,宁死不降。”

  “而孝章皇帝继位后,朝中展开了一场,是否救援耿恭部队的讨论。”

  “有人从国力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