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92章:谁让他们当官的!(1/4)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192章:谁让他们当官的!最新网址:那绣衣使小旗,见着魏季舒望向刘恪,便也望了过去。

  他是不认识皇帝的。

  秋收是大事,尤其是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生态调查,部分田地种植起了红薯、玉米之后。

  更是至关重要,关乎着对土地产量的统计。

  刘恪也没有耽搁,直接问起小旗,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地太多,人手有点紧张。

  本就割了大批世家,弄着了一大堆肥田,生态调查之后,还查出了大量“无主之地”。

  往年还显得充足的人手,现在反而不太够了。

  而琼州又因为一年三熟,往往还必须抢收,不然会耽搁第二季的种植。

  刘恪让魏季舒去找薛嘉,两人商议一番,拿个办法出来。

  然后他就带着翰林院的士子,下乡协助抢收去了。

  办法他是拿不出来,但他能实干啊!

  而且正好拿秋收,来考验考验这些士子,能做到什么地步。

  就用秋收的成果,来决定殿试的名次。

  有会试在前,挑选出来的这学子,肯定都有真才实学。

  但刘恪更看重的,是务实。

  科举招纳的,应该是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而不是高谈阔论的清谈之士。

  让士子们往民间走一趟,定下一个下基层的调子。

  至少数年内,朝中官风、文风,都会更偏向于务实一些。

  不多时,刘恪就带着一众士子,来到了琼州城边上的一处小村子。

  士子们大多叫哀连连。

  好好坐在翰林院里,清着账目点着名录,怎么就被抓到泥地里了呢?

  不过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看魏季舒对这毕大人的态度,就知道这是个大官。

  “就这儿吧。”

  刘恪一眼望去,只见屋舍依着河流而建,再往边上,便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农人们都穿着短衣短袖,光着背,穿着草鞋,头也不抬的,在地里劳作着。

  皮肤都因常日受烈日所照,而呈现出古铜色。

  身板看着不怎么厚实,但臂膀看上去,却是结实有力。

  刘恪和当地的里长,以及附近的绣衣使指挥所知会一声,便催促着士子们,协助农人秋收。

  那些农人们,本能般,露出了憨厚微笑。

  虽说这些士子,大多看着细皮嫩肉,只怕都分不清水稻、粟米。

  但多个人手帮忙,总归是好的。

  而且朝廷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农人们都看在眼里。

  他们最是质朴。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心里都有数。

  一众士子们,大多都笑不出来。

  尤其是甄富。

  忍受着夹杂在空气里的泥腥味,这一路走来,觉得脚底下,都磨出了泡子。

  他出门都是乘轿的,这辈子都没走过这么多路。

  身上这套华服,衣摆上也已经沾尽了泥。

  已经不能再穿了。

  海说倒是随和一些,对这般场景,也格外习惯。

  他本就是贫苦士子,四岁那年,父亲便故去了。

  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十几亩田,勉强维持生活。

  不过他也是很不理解的,看了刘恪一眼。

  这群士子里,正儿八经能种地干活儿的,只在少数。

  其他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帮倒忙就不错了。

  就算秋收人手紧张,他们也没什么用处。

  “这是魏大人的命令,我也没办法。”

  刘恪摊了摊手,直接把锅推给魏季舒。

  随后继续道:

  “你们都是经历了会试,才留下的饱腹经纶之士,在泥地里劳作,只是徒然让宝玉蒙尘。”

  “朝堂上,才是你们发挥的地方。”

  “随便弄弄吧,魏大人这次也是疏忽了。”

  “估计魏大人,也是因为听着人手短缺,心中太过焦急,才出了这种昏招。”

  刘恪相当随和,甚至用出了好几个演技系的天命,让自己显得,更加低声下气一些。

  一众士子,听得很舒服。

  就是,他们的才能在于治国理政,哪能跟泥腿子一样,种种田呢?

  反正这毕大人也说了,做个样子应付魏季舒就行。

  他们之中,便有几个人,当即划水起来。

  有个机灵的,就地一蹲。

  往衣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