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210章:澡盆渡江(5/8)

近归降,立功心切,朕也能理解。”

  “按照之前军师之计,朕可与你三千兵马,以吕奉父为主薄,自领一军,自罗港而出,横渡长江。”

  “若能成功渡江,也算是大功一件。”

  魏成宪虽然没捞着先锋,但也比较满意。

  兵马虽少,但能够自领一军就不错了。

  只要自己好好把握,不,自己肯定能把握住。

  东胡人有几斤几两他很清楚,确实很能打,但也确实打不过汉军。

  有汉帝领军在孱陵港和江陵港之间,牵制东胡人,他在侧面偷偷摸摸渡江,应该不难。

  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到手的功劳么?

  立了功,再操作一番,他以后的地位,肯定比在东胡时,要更高。

  “多谢陛下!”

  魏成宪匆匆拱手言谢,立刻便带着亲兵,下去准备了。

  一边的雷兰有点欣慰,魏成宪那么积极,还是没捞着先锋之职!

  看来还得是自己!

  很可惜,雷兰失算了。

  “赵宁。”

  “末将在。”

  “朕令你为先锋,渡江后,当为首功。”

  “是。”

  赵宁拱手领命,言简意赅。

  他不是个很会表露情绪的人,他的内心,远远没有言行那么简单。

  当年他父亲,老顺平侯,在朝中世家重臣各种使绊子之下,不仅满门皆亡于战场,还让渡江之战,功亏一篑。

  汉室再无重归长安的可能。

  甚至临死前,都在大喊着渡江。

  作为顺平侯一脉的独苗,孤儿赵宁是有这个执念的,继父兄之志,成父兄未竟之业。

  当年在大汉仅剩一城,随时要亡国的时候,赵宁毅然决然,前来投奔,就是存着一丝丝心愿。

  而赵宁投汉之后,皇帝就借着乱七八糟的理由,在朝堂上,将刻意构陷老顺平侯的世家重臣,拿棋盘给砸死了。

  那时候,赵宁就已经深深记下。

  这辈子,兴许真的有机会,带着汉军渡江,以慰父兄在天之灵的那一日。

  兴许是三十年,五十年,但只要等,说不定真有机会。

  只是没想到,机会来的这么快。

  四年。

  仅仅四年,就从一城之地,打回到了长江边。

  这时候先锋一职,对赵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帐中众将都是一阵错愕。

  赵宁居然在大帐里,还和他们在一起议事?!!

  卧槽,居然见着没失踪的赵宁了??!

  这可比长沙郡中百年难遇的暴雨,还要百年难遇啊!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四月。

  汉军足足在长沙郡,休整了四个月的时间。

  毕竟赈济洪灾中的灾民,确实耗费时间精力。

  不过这也再度拉近了,汉军将士们和大汉百姓的距离。

  所有汉军将士都参与到了赈济、救灾之中。

  再加上年初陈伏甲从交趾送来,已经调教好的第一批写作监军读作政委的宣传委员,汉军将士的精气神,已经来到了巅峰。

  中途还有些小意外,竟然有义士在汝南郡举义兵,号称“归义军”,带领农人百姓,反抗起东胡人的统治。

  甚至打退了东胡人的第一波平叛,支棱了起来!

  而且这归义军的首领,竟然还是刘恪的老熟人。

  “张议平?”

  “当年我放走他的时候,还以为他会回到交趾郡中,然后感受人情冷暖心灰意冷,这样,我大汉就又能够收获一员大将。”

  “没想到人直接失踪了。”

  “现在倒是出来了,不仅出来了,还带来了这么个大惊喜!”

  “义军啊义军”

  “只怕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过起义了啊!”

  刘恪颇为感慨,当年的一步闲棋,没想到竟是在阴差阳错之下,在另一个赛道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人心思汉,各地起义,大量义军在东胡后方多点开花,是刘恪早在火烧普六茹部水师时,就计划好的。

  只是一直没人开出第一枪,等到今年,才终于开始有了火苗。

  “既然起兵的是张议平,就不用太担心了。”

  “张议平能文能武,统率足有95,而且谋定而后动,这时候起兵,必然有把握。”

  “别说是打退第一波东胡人,一路打过来,和汉军汇合,也不是没可能。”

  刘恪派了个绣衣使,看能不能和张议平接触到,两边一起搞点事儿。

  如果能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