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开门,老子讲论语的(2/4)
不一会儿,便和王略离去了。
回到宫殿之中,蒲前永固还是觉得不太放心,沉声问向王略,道:
“老师,这苦肉计,当真能行吗?”
他心里多少有点不安,
那刘雉儿不仅勇猛难当,腹有阴谋诡计,而且着实有些让人纳头便拜的人格魅力。
万一臧礼靠不住,假戏真做直接投汉了呢?
王略眸子微沉,沉声道:
“汉帝多谋善断,勇武异常,且又有高皇帝之风,更是得天相助。”
“想要胜之,实是难事。”
“只能用阳谋。”
阳谋?
蒲前永固瞳孔骤然一聚。
“老师的目的,并非是苦肉计?”
“是,也不是。”
王略面色如水,看不出喜怒哀乐:
“当年杨仲诈降于普六茹阿摩,便是苦肉计。”
“若是简单的苦肉计,汉帝必然能轻松看穿。”
蒲前永固稍显疑惑,道:
“那老师意欲何为?”
王略不动声色,道:
“纵然臧礼真的投汉了,也会将我部已经发兵荆北的消息,带到汉帝耳中。”
“汉帝只能选择南归荆州,主持大局。”
“无论苦肉计是成还是不成,臧礼是真降还是假降,汉帝都会退走。”
“实则采取迂回战略,汉帝既为英勇之主,我们不能正面硬撼,那就借助他的威名,让东胡人,都来与他争锋。”
王略其实也是有些无奈,按照他的本意,他不会选择与大汉为敌。
只要维持一个中立的局面,再借着大汉封的王号,往东打占据青徐的慕容部,再夺取普六茹部手中的小部分扬州。
到时候,蒲前部就能坐拥兖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五州之地。
皆是极为富饶的中原核心地域,至少也能与大汉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当然,无论是王略他自己,还是蒲前永固,都已是中年人,再活个二三十年顶天了,熬不过汉帝。
等到二三十年之后,汉帝再率兵来攻,蒲前部很可能就没了。
不过那时候,王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二三十年,再加上之前蒲前永固治理的十多年,接近两代人。
两代人的夷狄应和,蒲前部早就融入到汉人之中了。
那时候,就算东胡八部全灭了,亡国了,就连漠北老巢,王庭都被捅翻了,蒲前部也不会灭亡。
这就是王略的想法,他有武略但是不怎么喜欢打仗,太伤民。
取的也不是“攻伐”之道,而是一个字,“治”。
可惜现在也没办法了。
汉帝主动来攻,五十人劫五万人的大营,还能在有所斩获后,全身而退,着实让人头皮发麻。
蒲前永固思索片刻,眼中透出一丝明澈:
“老师我懂了,并非要直接与那刘雉儿对抗,而是要让他自身陷入困境,最后再采取行动。”
蒲前永固深吸一口气,肃然起敬:
“老师的计策,果然高明。”
王略微微摇头:
“还请汗王另发一部兵马,让臣向慕容部借兵。”
“这”
蒲前永固嘴角一抽,带着兵去找人借兵?
不过他还是应允了,蒲前光所部兵马五万,再往荆北发兵五万,剩下还有五万兵马,就都给王略拿去折腾呗。
反正王略出手,他放心。
王略领兵离去。
没几日,臧礼也轻骑回归军中。
蒲前永固心中还是很期待的。
他觉得也没必要太悲观。
如果那刘雉儿不能治理好西平县,却还要依托西平县固守。
那么依照臧礼的苦肉计,以及蒲前光的领兵之能,是很有可能攻破西平县,将那刘雉儿生擒的。
毕竟西平县里头真的都是一群农民兵而已,甲胄都不齐全。
张议平也不敢打守城战,大多都是和蒲前光游斗于山野,靠着对地形的熟悉,神出鬼没来对敌。
想固守一个小县城
着实不靠谱。
——
想要坐稳西平县,就得治理好城中一切。
这是刘恪与种轩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这不是刘恪擅长的,种轩也不咋地。
大汉目前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