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255章:韩起:我觉得这两万人没了(1/4)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255章:韩起:我觉得这两万人没了在蒲前永固和刘恪出兵的同时,蜀南的韩起,也开始了行动。

  蜀南由韩起统率的两万大军,自北伐起,就一直驻扎在交州以北的进乘县之中。

  进乘县虽然不是什么坚城,但也有城墙。

  而且韩起自入城后,就一直在加固,已经算得上稳固,用作守城,绰绰有余。

  韩起在军营大帐之中,望着地图,有些出神。

  他忽的走出大帐,半途上不知怎么,抽搐了一下,口吐白沫。

  好在没人看到,很快就自己爬了起来。

  他一直走到了城墙上,墙头灯火通明。

  巡夜的将士们,在城头上之间穿梭,身影在灯火之间,显得有些模糊。

  韩起却未有多加打扰,注视着远处,眯起了眼。

  “调走了三万人。”

  两万打五万,这等兵力差距,又面对的是石周曷部的精兵,其中甚至还有难以力敌的精锐骑兵。

  即便是像侯君延、狄邯这个档次的将领,也只能勉强守住。

  而东胡人在调离了三万兵马之后,变成两万打两万,就轻松得多。

  任谁居于守势,都得松一大口气。

  不过韩起显然不是出于这样的缘由才感叹。

  他等了近一年,才等来一个机会。

  结果五万变两万,岂不是白白少砍了三万人?

  “韩将军,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典褚挠着头,走了上来。

  他本来还以为,韩起是觉着他抗揍,武力过人,借调到蜀南,能更好的抵御石周曷部大军。

  没想到除了局部范围相互攻防一阵,竟是十天半个月,都打不起仗来。

  这让典褚不太乐意。

  他可是当世少有的猛男,脑子里也是除了打打杀杀,就是种萝卜。

  虽说韩起让他带着交州人民,和临近的一些蜀南土著,也就是佤族人,一起种萝卜,还挺开心。

  但不拿着几个人挥两下,总觉得心里不太痛快。

  只能随机挑几个幸运士卒,抡上一抡,解解闷儿。

  再不打,嘴里都要淡出个鸟来了!

  即使典褚这么着急,韩起也没有立刻回答。

  他仍在注视着远处,好似能看到石周曷部那剩下的两万大军。

  韩起忽然转过头,看向典褚。

  手刃无数胡狗,足有一丈高的铁塔巨汉,竟是一时之间,都看得有些愣神。

  此时韩起的眼神,就跟看见了死人似的,城外那屯兵两万的东胡大营之中,仿佛都是尸体,暮气一片。

  “将军!”

  两人身后忽然传来一声轻喝。

  韩起看见来人,眉头一皱,道:

  “此间正关键之时,你怎的来了!”

  “听说东胡人撤走了三万兵马,将军应该会有所动作,末将特意过来相助。”

  孙元惇见了韩起,扬了扬手里的佩剑。

  韩起依然皱眉。

  这孙元惇是他在交州提拔的将领,独眼将军,有一定统军之能,但不多。

  不过矮子里拔高个儿,能在交州找着个凑合可用的将领,已经不错了。

  而且除了统军打仗之外,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孙元惇的种地能力,居然颇为不俗,相当让人惊讶。

  去年中时,遭遇小规模蝗灾,也是孙元惇断水作陂,抵御蝗虫群,更是亲自率将士劝农,才得以减小损失。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汉中蝗灾是发生在孙元惇麾下,哪怕没有提前预警,他也能做出最正确的治理。

  “嗯。”

  韩起想了想,来就来了吧,也到了发动总攻的时候。

  军中其实,就两个可用的人,一个是脑子直的典褚,另一个就是孙元惇。

  倒不是说,韩起不能从琼州借调更多将领,就算不行,一些军中资历高些的校尉、偏将,也挺好使。

  只是韩起知道自己威望不足,又是皇帝力排众议,才得以独领一军,一定有很多人不服气。

  他有自信能驯服任何宿将,但懒得花这个时间。

  一场大胜仗什么都有了,何必纠结这种东西。

  有典褚这种直肠子,能无脑执行他命令的将领,以及顺手提拔的独眼将军孙元惇,就足够了。

  “明日日出时出战,攻取东胡大营。”

  两将都在身侧,韩起立即下令。

  “是。”

  相较于刘恪那边,巴尼汉、种轩等人的战战兢兢,思虑再三,韩起这边则简单的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