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270章:襄阳?(1/2)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270章:襄阳?“字条?”

  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的狄邯,不由得微微蹙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时间,竟有些拿不定主意。

  要是岳少谦在,应当已经习惯了。

  早年刘恪刚登基的时候,完全就当着岳少谦的面,在其眼皮子底下,直接遛出了城。

  且说,这擅自行动不告而别的,是皇帝。

  包括狄邯在内的所有将军们,自然不好说什么。

  总的来说,至少是个好现象。

  至少皇帝不在半点消息都传不出的汝南郡,而是回来了荆州,对士气也是个不小的提升。

  近一年时间荆北战事都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确实需要逢战必胜逢敌必破逢城必夺的皇帝,来拉高士气。

  而且还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

  起码这皇帝回荆州的消息一旦传出去,荆北各地郡城的东胡守将,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这种战略威慑,是天底下任何将领,都做不到的。

  只是狄邯当前确实有点拿不准主意,索性还是和军中诸将一同议事。

  “诸位将军。”

  狄邯稍作犹疑,便让雷兰将字条拿出来,道:

  “陛下留下的几封条陈,咱们便一同阅览一番,也好商议商议,后续该如何行事……”

  “在下智拙,不敢擅动。”

  一众将领也是无奈,无论是侯君延还是乐顺,固然有一定能力,但魄力和威望,都差了一些。

  只能与狄邯,一同看起字条。

  然而,当雷兰打开字条,狄邯一经翻阅,看见抬头几个字,便是一声叹息。

  其余将领上前见了,也具是倒吸一口凉气。

  刚开春,这气候就开始变暖。

  这字条里外翻覆看来,无非就两个字。

  攻城。

  还是要他们攻城,攻宛城,攻新野,能攻哪儿攻哪儿,反正不能躺军营里,都得拿起兵刃往东胡人身上捅。

  要说的话,这确实是当今天子的作风。

  不管怎么打,气势得打出来。

  但要知道,攻城一事,说来轻巧,做起来难。

  真要能攻城略地,何至于这一年半载,都没有什么进展?

  甚至于,这才是北伐的正常情况。

  没个三年五载,都不太可能攻破一座城。

  就说当年昭烈帝和武侯北伐,还带着关圣帝君又有东吴牵制,从蜀中打到关中,就花了多少年?

  再说了,真要开始倾全军之力,大举攻城,几乎牵扯到方方面面。

  不仅是用兵调兵,还有后续的粮秣辎重运输,以及各路兵马的沟通,乃至于还要时时刻刻关注着东胡人的动向,就连岳少谦陈列于淯水的防线,也得多加关注。

  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今对峙的情况,实际上更加危险,稍有不慎,就容易出岔子。

  千头万绪之下,哪是说攻城就能攻城的?

  但偏偏,还不可能就这么不听。

  虽说是小小的几张字条,乍看之下,字迹也还挺可爱的。

  可确确实实,是君命。

  君命如山,还是皇帝自汝南回归后,下达的第一道旨意。

  谁敢违逆?

  狄邯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将手中这千斤重般的字条,交给身后侯君延。

  侯君延昂了昂头,鼻孔出气轻哼一声,他性格上就喜欢行险,颇为自傲,倒是不怂。

  而且他觉得,皇帝回到荆州的消息一旦传开,加上汉军大举动兵,全力攻城,有可能让一些胆小的东胡人,弃城而走。

  但侯君延两百斤的人,一百九十九斤的反骨,还是不太愿意执行命令,按照常理去攻城。

  毕竟是真的攻不下来。

  这时候狄邯又拿起了第二个字条,然后又是一阵头大。

  原来这是在说韩起的事儿。

  按皇帝的意思是说,韩起虽然在蜀南有所建树,自发筹集了数万兵马,但不要指望他能转过头来支援荆州。

  就当韩起和蜀南的汉军不存在就行了。

  狄邯哑然无语。

  韩起根本不是在蜀南有所建树,简直是杀疯了好吗!

  蜀南地方几乎是成了瘫痪的状态的,要不是地形实在太过复杂,韩起现在怕是都能带兵一直北进,直接打到成都城下,进度比荆州的汉军主力,说不准还要快些!

  但这只是假设。

  重点在于,蜀南的地形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