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298章 贾谊锋从磨砺出(4/4)

高兴的样子,他失落的看着面前这年轻的贾谊,眼神满是悲哀。在知道刘长撤了周勃的相位之后,刘如意是气的暴跳如雷,赵国怎么能缺了周相呢?这以后可怎么治理啊?

  不过,想到大汉能征善战的将军这么多,他选择了忍耐,直到听闻那个年纪轻轻的儒生贾谊被安排为赵相,如意这才彻底绝望了。

  他上下打量了贾谊一番,随即问道:“贾生啊,你懂兵法吗?”

  虽然赵王并不热情,可贾谊却很平静,面对赵王的询问,他也只是摇了摇头。

  刘如意的神色更加失落。

  “贾生啊,我与你有亲...可是,在大事面前,不能论私情,寡人虽然是你的舅父...可若是你治理不好赵国,寡人还是要上书弹劾你的,你明白吗?”

  “大王,臣明白。”

  “嗯...赵国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不比唐齐楚等国,也就比燕国好了一些...耕地虽然不少,可青壮并不多...寡人治理赵国很久了,唐国虽然帮助了不少,可这赵国还是没能有太大的发展...以往只能是靠着卖..靠着帮助邻国来换取些物资...”

  贾谊此刻却摇了摇头。

  “大王...赵国的物资极多,何须跟邻国换取呢?”

  “我这一路走来,看到赵国各地的商贾,他们比长安之大贾还要富裕,以人为畜,奴仆无数,大王在赵国免税赋,治理地方,受益最大的反而是这些商贾!为富不仁,私自开采铜矿,铸造钱币...”

  贾谊的眼神变得有些凶狠。

  “大王可以在赵国内实行制度,禁止商贾的奢靡之风,严查为富不仁之人,强令他们释放隶臣....”

  赵王惊讶的看着贾谊,急忙起身,“贾君,请坐下来慢慢说...”

  “大王行仁政,又与民休息,这不能说是错的,可赵国的情况,与他国不同,想要治理好赵国,当以重典!大王要以身作则,令各地的官吏们动起来,效仿那秦国,每年进行考察,以耕地数量,产粮,户籍来对比,郡与郡,县与县,乡与乡,里与里,政绩优异者赏,差者罚!”

  “贾相!就按您说的来办!”

  刘如意大喜,死死拉着贾谊的手,“您详细的与寡人说说,寡人都听您的!”

  “不过,您是儒生,为何想到用重典呢?”

  “大王...我师亦是大儒,他又何曾以儒政治理唐国呢?”

  “哈哈哈,当真是名师高徒!!”

  “来人啊!!摆宴!!!”

  ps:手太疼了,兄弟们,今天就写一章吧,我这写不完第二章了,休息半天,明天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