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07章 学识渊博长大贤人(3/4)

宗室子嗣里就祥最为年长,不封他还能封谁呢?何况,那河西是块宝地...”

  “宝地?那里民不足万户,城池十余座,内有诸羌胡人,外有匈奴,怎么就是宝地呢?”

  刘盈自然是说不过曹皇后的,他迟疑着说道:“长对祥视若己出,不会害了他的,河西很快就能...”

  “陛下,让祥换个封国吧...魏,韩,河内,都可以啊...”

  “这怎么能行...”

  “当初韩王不就换到了吴国吗?为何不行呢?”

  “这....”

  刘盈说不出话来,曹皇后长叹了一声,坐在了一旁,“陛下觉得自己治理不好大汉,却要如此对待祥吗?他有什么过错呢?不被其父喜,不得大母之爱...陛下之嫡子,居然要前往河西那种地方为王...安为何不去呢?”

  “不要再这么说了...”

  刘盈认真的看着她,“若是被阿母知道了,她又要生气了...”

  曹皇后沉默了下来。

  “您重情...就是不知以后是否也会有人会对祥留情。”

  ........

  考核这件事,刘长很早就告知了太后。

  在刘长来到长安之前,吕后先后举办了三次,也确实挑选出了不少官吏,大汉目前的官吏制度还是比较简陋的,主要就是靠各地的举荐,立功的将士,还有就是一些有名声的贤人被天子请过来做官。

  在地方上,也是看情况,如里,亭的小吏,是可以通过考核来担任的,花点钱学律法,然后参与考试。

  在原先,这样的官吏制度还不算有太大的问题,秦国的官员大多都是来自战场,可现在大汉大一统,国内没有那么多的战役,过去的大臣们一一逝世,当初开国的数百侯爷,如今只剩下了一半,这一半人里不少还是在家里养病,能真正做事的人很少。

  因此,官吏制度就成为了困扰大汉的问题。

  刘长是不喜欢举荐的,这些人往往都是举荐自己的亲信或者子弟,在被刘长警告之后,他们就开始交换着举荐,我举荐你的弟弟,你举荐我的儿子...大家一同升官,一起封侯,其乐融融。

  而富户为了得到举荐名额,便贿赂地方的官员,这样的事情,光是在上一年,绣衣便侦破了六起。

  刘长因此认为,这官吏的事情,最好还是能通过太学培养,再以考核的方式来分配到各地去。

  吕后时的三次考核,招用了四百六十余官吏。

  事实证明,这些通过考核后到达各地的官吏,还是不错的,对比那些因为战场上立功而得到官位的士卒,这些人的治政能力绝对是高出一头的。

  到了如今,那四百六十余人里,已经有六人当上了县令,还有两人已经在担任郡丞和郡尉了。

  这升迁速度也是很惊人了,毕竟当时的考核距离也没有过去多长时日。

  因为是第四次考核,群臣都已经有了经验,考核的地点放在了太学。

  周围也提前做好了部署。

  当刘长在甲士们的簇拥下,大步走进了太学的时候,那些做好了准备的士子们都显得有些激动,纷纷踮起脚尖来看刘长,刘长的名声是很不好,可是如果能有被这个昏君提拔的机会,那他们当然也不会放过,不做大官怎么能劝谏大王呢?

  太学为了养成清廉的风气,因此装饰也不是很奢华。

  刘长坐在上位,便示意让召平开始这次的考核。

  前来参与考核的士子不过千人,而考核的内容也不算复杂,最先就是注释一下经典,考考学问,然后按着不同的职务来进行律法,农桑,水利等方面的考核,这都是太后在三次考核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召平在其余官吏们的相助下,即刻开始了考核。

  刘长坐在上头,很快就有些无聊了。

  他用手扶着自己的下巴,枯燥的看着远处那些正在持笔奋书的士子们,不由得打起了哈欠。

  “召公啊...寡人忽然想起来了,寡人还有要事,就先...”

  “大王!不能离开啊!起码要待完这一场...您现在走了如何能行?稍后还得由您来激励这些人呢...”

  刘长摸了摸鼻子,“可寡人真的有要事啊...”

  “大王,请您看看这次考核的内容如何。”

  为了避免大王跑路,召平连忙拿出了“试卷”,放在了刘长的面前,刘长果然被吸引了注意,没有再说离开的时候,专心的看起了考核内容,赵始也有些好奇,探出头来观望。

  “今云盛而蚓弗能乘也,雾..雾...雾...西而蚁不能游也!”

  赵始轻声念道。

  刘长却笑了起来,“让你多读书,这分明是个能字!哪里是念西的?”

  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