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589章 大治之世(2/3)

  生十五岁就算是成人了,就要参与徭役,成家立业。

  让大汉的后生们读书到十八九岁,不太现实,况且,大汉目前的财政状况,能否撑得住这样规模的教育体系,实在是不好说。

  刘长的脑海里有很多非常神奇的操作,可是想要在这个时代里去实现,似乎都有些难度,官吏选拔算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不需要庙堂去承担什么。

  可是成熟的教育体系,庙堂要承担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光是老师的资源,大汉能不能搞定就是个大问题。

  另外,大汉的孩子们在过了八九岁后就会自动成为家庭劳动力的一员,那些当父母的,愿不愿意舍弃劳动力去让他们读书也是个大问题。

  刘长曾让安编写过县学的教材,可那些东西吧,对比后世还是差了很多。

  目前的大汉,已经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点,粮食的产粮是高皇帝时的二十多倍,刘长觉得,除非自己能造出拖拉机或者搞杂交什么的,否则这粮食产粮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次大规模提升了。

  这已经是农业时代的顶峰了。

  想要让大汉再进一步,目前只剩下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尚方,得让尚方研究出更多的好东西来,别的不说,只要蒸汽机做出来了,大汉各方面的发展都会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可惜,那陈陶实在是不像话,这么长的时日里,居然连个蒸汽机都造不出来。

  另外一个办法嘛,就是利用自己曾经看到的那些政策,来改变大汉的体制,让大汉迎来发展,就比如那教育体系,医疗体系等等。

  这个办法看起来比坐等尚方出研究要好很多,可问题是,这东西很费钱,官吏体系倒是好说,但是搞教育,搞医疗,哪个不需要庙堂承担昂贵的费用呢?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身毒。

  身毒的朝贡,以及与身毒的通商,将会给大汉的国库带来极为丰厚的收入,等到国库富裕起来后,庙堂就可以想办法来建立教育体系,源源不断的用外王之钱财来发展本土…

  这就是为什么刘长会亲自去迎接百乘王的原因了。

  ......

  刘安在这段时日里过的是相当惬意的,他一改往日的作风,听从张苍的教诲,领着舍人和门客们就去做自己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事情去了。

  当他放下那些心结,开始去尝试着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他的能力顿时就凸显了出来,他在乐府,一天之内作诗十余首,甚至还跟乐府令畅谈了如今诗歌文赋之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

  他在太学跟诸多博士辩论,说的几位大家哑口无言,口不能答,掩面而去。

  他还领着自己的门客们书写了一篇文章,一篇他一直都很想写,早已构思好了大半,却总是没有时间来写的文章。

  这一天,他则是来到了贾谊的府邸上。

  贾谊眯起了双眼,不动声色的回答道:

  刘安笑了起来,

  贾谊一愣,却又摇着头轻笑了起来。

  贾谊因为迎娶了张嫣,因此跟刘安成了同辈,贾谊则是有些惊讶,

  刘安不太在意的说道:

  贾谊再次打量着面前的刘安,在这一刻,贾谊方才在他身上看出了点他阿父的身影,他赞许的点着头,

  刘安拜谢,这才问起了几个关于儒家的学术难题。

  贾谊作为张苍治学第二杰出的弟子,学问仅次与同门师兄,无论是诗赋文章,还是治国理念,他都是走出了一条全新道路的,刘安所询问的问题,其实也算不上太难,只是几个不同派系的儒家对经典诠释上的区别分歧而已。

  虽然不难,可是想要回答出来,也不是寻常人所能做到的,因为只有精通儒家所有派系的,知道他们诠释内容的人,才能回答出来,这需要非常渊博的知识,刘安对儒家的了解虽然也很多,可明显还达不到这个地步。

  贾谊则是十分认真的回答,贾谊并不仇视其他学派,他很热衷于去了解其他学派,包括儒家的其他派系,也包括了黄老,法家。

  两人聊的火热,最初是刘安询问,贾谊回答,到了后来,两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开始互相交流学术经验了。

  在贾谊将刘安送出门的时候,张嫣也前来送别,看着太子的身影逐渐消失,贾谊却还是站在门外,感慨道:

  张嫣有些没听清。

  贾谊却笑着说道:

  张嫣还是有些听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崇拜的看着自家良人。

  刘安坐着马车,不慌不忙的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刚刚回到自家府邸,就有舍人来告知,刚刚公子赐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