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成家立业(2/3)
目前群臣的目标也顿时变了,什么食货府,还是先放一放,最主要的是要将晁错这厮从三公的位置给搞下来!
可你说晁错这般疯狂的行为有没有成果?那肯定是有的,在晁错大杀四方之后,各地的官员顿时就慌了,那是一刻都不敢耽误,**在一时间就成为了长安至地方各级官员们最为重视的事情,各地纷纷开始宣传,自掏腰包来资助百姓们前往长安,关卡的官员也是盯着那些来人,只要发现是来上奏的,就是派人马不停蹄的护送。
各地的执法部门也是极为惶恐,廷尉再也不敢拖延了,官吏们四五天不敢睡觉,来回奔波,腿都差点废了。
吏治顿时清明,上下肃然,没有再违法乱纪者。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晁错依旧没有停下来,他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来对付自己想要对付的人,尤其是对各国,晁错想要削藩的心思是永远都不会停止的,他派遣了大量的刺史前往各国,调查他们的情况,名义上还是调查吏治,实际上,就是为了抓住各路诸侯王的把柄,各地的诸侯王得知晁错当了三公,心里也开始慌了,急忙开始进行整顿。
晁错跟韩信是不一样的,韩信的压迫感是来自于他本身,他哪怕是被罢免了爵位,待在家里,群臣依旧会害怕他,而晁错的压迫感,是来自三公的身份,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能做到这个位置上,那就代表着绝对的压迫感,毕竟,这就是三公。
刘长接见了宗正,开始商谈太子的婚事。
如今的宗正是刘广,在刘敬死后,刘广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当今的宗正,刘广乃是燕王刘濞的亲弟弟,是高皇帝的亲犹子,当今皇帝的堂兄,论辈份和年纪,他担任宗正都是绰绰有余了。
虽然跟刘濞一母同胞,但刘广并非如哥哥那般高大,他的脾气较为软弱,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因为仁厚的形象在宗室里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在担任宗正之后,做事也算公正,对待宗室的晚辈们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渐渐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宗正。
此刻,在得知陛下有意让刘安成家后,刘广也是极为开心的。
太子的婚事,是要由宗***来负责。
刘广这是第一次负责如此庞大的典礼,心里既是激动也有些担心。
刘长大手一挥,
吕禄这次并不肉疼,刘安几乎是在他面前长大的,况且,自己也是安的长辈,为自己晚辈的婚事花点钱,对禄老爷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吕禄甚至已经在考虑自己该送点什么给太子。
等到刘广离开后,刘长方才忍不住感慨道:
吕禄有些复杂的看了刘长一眼,他为何没有消息,您不是最清楚的吗?您给了他那个涂鸦,让他去找身毒,他能有消息就怪了,此刻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飘着呢。
......
刘赐一瘸一拐的走进了府内,董仲舒急忙走上前来,扶住他。
刘赐揉了揉屁股,那话是张口就来,甚至都不带犹豫的,董仲舒却看了几眼,
刘赐骂骂咧咧的,直接趴在了平日里要坐的席上,极为熟练,董仲舒则是坐在了他的身边,自从刘赐从自家里拿出书来送给董仲舒后,董仲舒也就默认刘赐为自己的好兄弟,两人整日厮混在一起,性格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居然还能相处的来,也是件怪事。刘赐活泼好动,整个人没有一天是能闲下来的,董仲舒却很是老实,丢给他一本书,他能一动不动的读上好几天。
听到刘赐的夸赞,董仲舒有些恍惚的点了点头。
公孙弘很快就走了出来,瞥了一眼刘赐,随即笑着说道:
胡毋生在用心钻研了七八年后,终于将口传的公羊春秋给整理了出来,改用笔录的方式,传承了下来,这件事意义十分巨大,《春秋公羊》的出现,象征着
公羊派朝着成为显学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同时,谁也不知道,这本书将会在未来的大汉舞台上发挥出多么巨大的作用来,目前只有寥寥几个人的公羊学派,都在为自己的第一部传承之书而感到欣喜,除却某位不喜欢读书的公子之外,大家都是非常的激动。
过去,公羊学派只能通过公羊寿和几个师兄弟口头传述,而如今,他们终于有了书籍,那些有心学习公羊的人,只要弄到一本书,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这对羊学派的发展是有着巨大好处的,只是,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要扛过来自儒家内部的反攻,春秋在儒家内的意义,其实比论语还要高一些,在这些年里,各个派系为了争夺对春秋的解释权,大打出手,公羊学派因为没有书籍,因此占据不到上风,他们想怎么说都可以,但是现在不同了,有了定文的书,他们再想改就有些不合适了,而拥有解释权的其他派系,也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时候。
必须要在公羊春秋处于幼苗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