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160章 父子之乐(2/3)

  自弘治十六年后,他们父子俩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一起,而面对的工作对象就是奏疏。

  如果皇帝身体不好时,他就不来了,由朱厚照一人在此。

  即便两人在一起,所讨论的,也都是朱厚照挑出来的重大事件,就像三边总制官任命这种事。

  放下一本,

  再拿起一本,

  这是户部尚书韩文所奏,

  弘治十四年时,太子令户部清查建在京师附近的七处粮仓,让他这个太子比较欣慰的是,明代中期粮食仓储还保持了一个不错的状态。

  因为北方缺粮,每年通过漕运南粮北运要有400万石粮食,京师里皇室、权贵的肚子都靠这个,所以除非是明末时期,其他时候官府对京仓还是很重视的,

  也因为如此,这件事并未像马政一样掀起什么波澜。

  但朱厚照并未就此停下,他开始令户部每年抽检两个省的粮食仓储情况。

  从弘治十五年开始,先是山东和南直隶,十六年是陕西和四川,

  弘治十七年,韩文上奏的是山西和湖广。

  这是常例,原本用不着朱厚照和皇帝来讨论,但韩文在奏疏中还提及,要在山西大同府新建两个粮仓。

  这也不是大事。

  但忽然在大同开始储备粮食,其实就是表示太子开始为边关的战争做准备。

  弘治皇帝掠过一眼,站起了身,在暖阁内转悠,“……旁得朕也不担心,朕还是那句老话,太子做事一向稳妥。但你不可谋划亲征前线之事。”

  这话可不能乱说,你作为父亲这么一讲,搞得儿子非得抗你的旨,否则就是一辈子不到军前了。

  “父皇。”朱厚照跪了下来,正儿八经的请旨,“父皇的旨意,儿臣从来是遵守的。但这话儿臣想请父皇收回。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若是有那么一天,儿臣也是要上前线的。”

  皇帝急了,“那怎么能行?旁得事朕都允你,包括在大同筹储粮食一事。但战场,你万不能去!”

  “是就这次不能去?”

  皇帝‘啧’了一声,给他一个白眼,“你这个当儿子的跟老子玩这个小心眼,就你机灵是吧?”

  “父皇,”朱厚照上前开始来软化攻势,“那儿子答应你,在儿子娶妻生子之前,绝不谋划亲征之事。”

  皇帝想了想,带着几分傲娇,“不行,你得再把他养到十六岁。”

  “六月时,父皇还想要御驾亲征呢。”后面半句话,朱厚照是呢喃着说的,“儿子可才十四岁……”

  “嘿。你这个小兔崽子。”皇帝作势轻轻拍了拍他脑袋,“故意拆我的台是不是?”

  萧敬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傻笑,结果还得了皇帝一顿羊怒训斥,“你也敢笑话朕?”

  “老奴不敢,老奴不敢。”萧敬往后退了两步。

  弘治皇帝气鼓鼓的重新坐到龙椅上去,“你起来吧,跪着膝盖不疼啊?”

  “父皇答应了儿臣,儿臣自然就起来了。否则有父皇的这道旨意,国家真到了危急时刻,儿臣想要到前线激励将士也不成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你也可以变通的嘛!”皇帝有些无奈,拉长了声音。但他并非是不开心,其实是很满意的,

  朱厚照这个姿态,暗含着一种意思,就是你皇帝老子的话,就是你不在了,只要撂下话来,日后我当了皇帝也还是要听的。

  这就是良性的互动。

  皇帝万分信任太子,太子则从不忤逆他的意思。

  朱厚照一听他这么说,立时站了起来,“那儿子就照父皇说的,到时候做一番变通。”

  弘治皇帝先是点头,而后立马觉得不对,什么叫变通,任何时候都可以变通的,所以他先前的话属于白讲。

  “好啊,翅膀硬了,敢套你老子的话。”

  皇帝作势要抄出鞋底干人。

  朱厚照一惊,“父皇是金口,金口即开,不能反悔的!”

  “什么不能反悔,话都叫你说去了。刚刚你还叫我反悔呢!”

  看他真的把鞋给拖了下来,朱厚照哪里还傻乎乎站着,转头就向外熘了。

  “唉哟,太子殿下小心点。”一旁的萧敬见他跑动起来,也是怕他摔了。

  但是太子长大了,这几年还习一点拳脚,腿脚轻快的很,一熘烟就没影儿了。

  看这样子,也明显不是第一次。

  弘治皇帝也是宠他,宠得没边儿了。但其实他自己也很享受这样。

  这会儿还笑呢,“算他跑得快。”

  等到低头看看书桉的奏疏,还不忘再损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