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372章 局面(2/3)

左身上了。

  “都抓吗?”

  王炳并不去体会韩文的难处,“大司徒此话何意?到了这个节骨眼,凡贩私盐者,皆为死罪。”

  其实韩文也就是小纠结一下,毕竟他是个人,人做这种决定都不容易。

  “查吧,一查到底!”

  圣旨早就有了,这个时候也不必再入宫禀报。

  先从两淮盐场开始,邹澄之下,所涉文官也难逃法网。

  锦衣卫副指挥使韩子仁、毛语文已经先后离京,至于说杀这么多人,会有什么动乱……

  朱厚照即使病在乾清宫躺着,

  老虎打着盹,他们也不敢。

  又一日后,

  侍从室忽然拟了条旨意出来。

  不是那种命令式的,而是征求意见式的。

  其内容简单、但是新奇。

  便是皇帝提出了‘特别俸禄’这一词,主要为了奖赏朝廷上下有功、辛苦的官员,只要情况属实,就可以领取这一笔特别俸禄,银子从内帑里头出,不占用国库岁入。

  但对于什么样品级的官员,立有多大的功劳奖赏多少特别俸禄,这个就需要仔细鉴别和规定了。

  总不能大家都发一万两,那样管理实在粗糙。

  应该有所区分,至少分个级别,每年一千两、三千两、五千两、一万两、两万两等。

  其他的朱厚照不提,包括官俸太低、领到特别俸禄的人贪墨更加不可原谅等。这些是意会,不适合写在纸面上。

  这个旨意从宫里递出来倒是令外庭一下子感到意外起来。

  不过人们见不到皇帝,所以也只能相互谈论而不知道皇帝的真实目的。

  这不是件大事,谈大夫并不同意为了这件事就让皇帝又开始恢复处理朝政。

  也恰巧两位阁老回京,许多奏疏都是他们在帮着批示。

  随后递到司礼监批红。

  结果刘瑾看到谨慎定罪,定罪就死这八个字颇为不喜,好几封奏疏都是这个意思,显然就是有人故意为之。

  而他之所以不喜,更是因为奏疏里面多多少少还是会带着对他的批评。

  其实也很好想,文臣为什么提出这八个字,还不是从他刘瑾身上吸取的教训。

  这样的话意,写在奏疏上给皇上看,刘瑾怎么会开心?

  所以他在司礼监也发了通火,还有些怨恨的说:咱家没有得罪这些外庭的臣子,他们倒是先向咱家捅刀子!

  本质上,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因为文臣不喜欢这样性格的人做司礼监掌印太监,可当刘瑾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时候,他的下场肯定不好。

  更让刘瑾面若寒霜的是,这些奏疏也有来自尚书这样的高官。

  “……似林瀚之流,陛下本来也不喜欢他,若是寻着机会,就要想办法将他赶下来!”

  刘瑾身边也有一帮人,便是原来的八虎,现在担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马永成。

  马永成的话倒是天经地义,别人得罪你,你干嘛不还手?

  但刘瑾有顾虑,

  乾清宫的皇帝不知道会不会介意他做这种事……

  “不可冲动。斗来斗去不能够耽误陛下的事,否则你我都讨不了好。依咱家看,还是在贩私盐上做文章,顺着陛下的意思做总是没错的。文官几个不爱财?想脱罪,哪里有这么容易!”

  皇帝这个时候正在见尤址,

  这老太监哭得泪眼花花,说着前两个晚上宫里发生的事。

  “别哭了,刘瑾杀人,你哭什么?”

  “陛下,奴婢那日是看刘公公杀人太甚心中害怕。当时奴婢本想去阻止,但陛下正在养病,奴婢无论如何也不敢打扰。就这样,宫里一昼夜之间不知道死了多少人。眼下已经到人人自危的程度,陛下这些年的宽厚仁德,便是叫刘公公一下子给败光了!奴婢也是为陛下不值!”

  朱厚照看着殿外,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起来吧,也不要再哭了。刘瑾也是怕办不好朕交代的差事,他手段是激烈了些,但效果也是好的。你呢,向来愿意替朕考虑,朕心中全都清楚。所以你说害怕倒也不必。刘瑾,不是不敢找你得麻烦么?”

  尤址听了这话擦了擦眼睛站了起来,隐约间还有一点抽泣。

  其实他心里在想,皇帝不是一般的软弱之君。他说得那些话里,最重的是人人自危四个字。

  像当今圣上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容许身边有这样强势的太监。

  所以权利欲重的刘瑾根本就是在自掘坟墓。

  而他这个时候跑过来‘告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