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670章 大礼(1/2)

  第671章大礼

  应天这个地方,大事小情绕不过魏国公府,如果不是朱厚照亲临,怕是事情要难办一些,所以他得来和徐说上这么几句话。

  这也是此行的第二个目的。

  此外,徐的年纪太大了,徐鹏举的父亲还不长寿,前些年就已经去世,也就是说不管怎样,徐鹏举是要继承这这个公爵之位的。

  所以他也想自个儿见一见未来的魏国公,毕竟心里头总是有些不放心。

  左右闲暇无事,也就在魏国公府多留了一段时间。

  徐是过去,徐鹏举才是未来。

  一盏茶的功夫一过,朱厚照便将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状若无意的问道:“今年可满二十了?”

  这家伙锦衣玉食,生得嫩着呢,不过到底是勋贵之后,礼数是不缺的,面对着自己回话,“臣今年恰好二十。”

  “你倒是也不必担心,以后袭了这魏国公的爵位,准备一辈子安享太平了?”

  徐见缝插针,“启禀皇上,老臣这孙儿虽然行事略鲁莽,但也有几分胆色,若皇上不嫌弃,或许可以赐他一样差事历练历练。”

  朱厚照不答这个话。

  他是皇帝,怎么安排臣子,他心里会定。

  关键在于这个人自己是什么货色。

  “江南这几年海贸很是火热,不管是原来的浙江王琼,还是现在的李东阳,他们见朕都有提过一些具体的表现。魏国公府是首屈一指的公爵府邸,那些生意,你们也都有参与吧?”

  爷孙俩不知道皇帝提到这茬是什么意思。

  不过徐觉得还是不要骗这个正德皇帝了,他既然说出来,肯定是知道的,“皇上洞若观火,老臣羞愧难当。”

  这件事朱厚照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

  反正朝廷现在赚钱,那么要勋贵阶层一两都不赚,那也不太可能,而且有些不近人情。

  不过王公贵族在参与商业活动的时候,利用权力寻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所以今后会发生什么,真的不好讲。

  “朕不是洞若观火,朕也是猜的。徐鹏举,你这年纪应当也做些正事了吧?这件事怕是也关乎着魏国公府不少的银子,你怎么看?”

  徐鹏举一听顿时傻眼。他平日里只管花钱,哪里管过挣钱?

  徐也发蒙,他们没有任何准备,他这孙儿肯定答不上来。

  果然,只见徐鹏举马上就支支吾吾起来,“微臣……微臣……”

  “皇上……”徐按捺不住。

  朱厚照只是摆摆手,面无表情的说:“多教教吧。”

  “微臣知罪。”

  作为天子本不必和他问话,一两句已经是最多,是不知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所以多的朱厚照不会再问了。

  “魏国公,这些日子,朝中诸臣都在论我华夏族类归属的大礼,你也费费心,上个折子来吧。这桩事,总要有个勋贵之家开口,朕还恰逢就在南京。”

  “……是。老臣遵旨。”他现在忧虑的不是其他,反倒是自己这孙子问题。

  堂堂魏国公不会只有一个孙子,万一皇帝不满意要换人袭爵,那就是个大事了。

  不过朱厚照到目前为止什么都没表示。

  “朕已经下了旨意,要为我华夏一族的历代雄主、名将的生平整理成书,以供后人翻阅。中山王作为一代名将,是绕不过的一环,若是有涉及到的,你务需全力配合。”

  所谓的塑造民族概念。

  带领民族强大的帝王和赢得对外战争胜利的将军,都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是这个民族群体共同的神圣记忆。

  这个事情他以前就命令过,所以相对来说简单,只不过需要文采出众之人执笔,还要校对、刊印,想必年底之前就能出来。

  徐大概也知道一些。

  但因为徐鹏举意外的一点儿墨水都没有,导致朱厚照失去了兴趣,所以就只能硬找两句话凑上,给大家一个台阶,而后圣驾便离开了魏国公府。

  并在宫里召见了王炳和杨廷和见驾。

  对着两位老臣,他说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差使,朕也有朕的差使,而且朕办完了。王阁老,那些闹出来的、影响恶劣的地方豪绅你便尽管去查。如果想后面简单一些,那边先将那几个和魏国公府有染的抓起来,以做震慑。”

  “皇上放心,老臣也定会办好老臣的差使。”

  “介夫,你的差使呢?”

  杨廷和禀报说:“陛下说的语言家之事,应该便是钻研音韵之人,也就是所谓的训诂学。”

  “训诂学?”朱厚照眨巴了下眼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