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39章 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1/2)

  第740章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张璁跟在皇帝身后转述了靳贵的那一番想法。

  朱厚照背着手沉思,其实张璁的问题提的很现实。

  大明朝已经一百多年了,土地兼并尤为严重,这里面的问题根本就是一团乱麻,复杂的不得了,一旦清丈田亩,就相当于把这个盒子打开。

  这得是多少的问题?

  光是想想朱厚照就觉得心惊,可惜他历史不算精通,只知道张居正搞过清丈田亩,但不知道他具体是如何做到的。

  “秉用,朕思来想去,你这个只丈田,不问事的法子,大概是不行的。”

  张璁略微震动,“陛下……”

  朱厚照的打断了他,“你先听朕说。朕明白,你是觉得天下士绅力量太强,若是朝廷强行丈量,翻出了里面的问题还要进行追究,那必然处处遭到反扑,丈田本身也进行不下去了。是不是?”

  “陛下圣明。”

  “哎。”皇帝叹了一声气,“可觉得民告则管,民不告则不管这有意义吗?”

  “臣不解皇上之意,为何没有意义?”

  “朕身在九重,都听人说过皇权不下乡。地方豪强劣绅在乡间称王称霸那么多年,除非是完全活不下去,否则有几人敢告官?”

  张璁被问得说不出话来。

  “到最后,朝廷就是助纣为虐,认了豪强之家所侵占的土地,还将这些土地编在了新的鱼鳞图册之上,帮助他们进行了确权,丈一次田,反而是将过往的违法行为全部合法化。”

  “皇上,大明疆域万里,全国上千个县,各类兼并行为不知凡几,其中善恶也不一定好分,若不如此,臣只恐反民四起。”

  “民是不会反的,豪绅才会反。”

  但是‘小资产阶级’是有软弱性的。

  这最后的一句话朱厚照没讲,讲了这些人也听不懂。

  “还好你今日来见了朕,朕话说在前头,这个办法万不可用,你要么堂堂正正,这样一来总算为普通的百姓谋了利,豪绅就算不满,但百姓得利,他们便起不了势,似你那样,百姓有苦不敢言,豪绅对于丈田又心怀不满,反而是两头都得罪。

  天下的难事,没有一件是不强硬、不流血就能办成的。清丈田亩时,主动上报隐田可以不予追究这倒不关键,做了也就做了。可你说的头一条不行。”

  张璁抿了抿嘴唇,他本来还被靳贵说服了呢。

  朱厚照则奇怪,他印象中张璁也是那种手段狠绝的人,“是不是有人和你说了什么?”

  “陛下目光如炬,这是靳侍从和臣商量得来的。”

  这么说就好理解了,难怪。

  文人总是这样,喜欢动那个心思,耍些个小聪明,做事情和稀泥,风格上喜欢和光同尘,总觉得这样圆滑一下事情才好办,然后将之称为智慧。

  实际上这种智慧是要分情况的。

  丈量田地是真金白银的利益之争,可以和稀泥的空间是很小的。

  “山东的情况是最好的,你先在山东试丈量一次吧。说得都对做起来全错,那也没用的。先试试看效果。”

  “是。”

  朱厚照的眉宇之中也不免忧愁。

  封建王朝除非是刚开国之时,那会儿天下大乱,刚刚勘定,加上人少地多,而且新建立的王朝军队绝对强大,所以推这些事还是可以的。

  可一到后面就很难完成。

  他当然也知道,丈量田地之后会把很多凹糟事都翻出来,这些事都要妥善的解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囫囵吞枣,反正带着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了的说不定也就混过去了。

  不过关键在于朝廷的态度。

  态度不能软,这件事反抗的力度极大,不以雷霆手段震慑住大部分人,专心对付小部分人,那才会出大问题。

  “先山东,然后顺着往南丈量下去,不配合的都抓起来,或杀头或流放,这些人家的田亩全部没收,但不要充公,留下来分给无地的百姓,尽量让老百姓能有地可耕,否则这天下迟早是要乱的。也只有打出这样的旗号,这件事才推得下去,否则地方的豪绅会以为山高皇帝远,他们那个土皇帝才是真皇帝。”

  张璁带着几分心思和沉重的心情出了宫。

  靳贵等了他半天,见到面就上前行礼,“怎么样?成功了吗?陛下如何说?”

  “成功了一半。”

  “一半?”

  张璁咕咚咕咚灌了两大口茶,“这件事想得太多,也容易将自己绕进去。咱们就按陛下所说,拿着天下清田令的圣旨,强令地方官员推动丈田,官员不听斩官员,豪绅不听抓豪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