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824章 儿臣请旨征讨(1/3)

  第825章儿臣请旨征讨

  正德皇帝的早朝算不上勤快,他更习惯于批阅奏本,并按照事情需要来宣召大臣。

  可即便如此,像今天这样一下子宣召少府令范玉昌、兵部尚书桂萼、总理外务官严嵩、户部尚书姜雍也是较为少见了。

  更不要说还有内阁阁老顾人仪和王廷相了。

  这几年间,朝中大小官员实在是换了不少。

  像是原来的户部尚书何鉴,他已经在正德十七年去世,不过倒是高寿,享年八十岁。

  还有,

  梁储身体不好,也已经致仕。

  原兵部尚书王病逝,人都不在了。

  王守仁的父亲王华,三年前也去了。

  现如今朝堂上是一堆新星冉冉升起,要说老一派的,王琼可能算是,这家伙是喝酒吃肉,身体正常。

  而新星之中,升迁最快的大概就是现在的兵部尚书桂萼了。

  桂萼原本是正德六年的进士,‘出道’早了,可他去当了三个地方的知县,始终没能升到知府,便是因为这家伙脾气火爆,而且有股子正气,再有他干事有些莽。

  比如说他是赞同朝廷清田令的一个知县,而且不顾清流士绅反对亲自推动,但与此同时他也会对张璁破口大骂。

  导致两边人马其实都不太喜欢他。

  历史上,桂萼这个人也很生猛,那会儿可没有天子强推清田,但是桂萼就能自己把自己管的那个县的土地给丈量了。因为他屡屡顶撞上司,所以官途不顺,还到南京去当过闲差,最后是赶上嘉靖初年大礼议事件,他因支持嘉靖皇帝、反对杨廷和而得到重用。

  后来的历史证明,他是个非常有能力、而且针对嘉靖朝的诸多弊病敢于提出改革意见的大臣。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都知道明朝中后期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这件事做成是1581年,可‘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被提出来是五十一年前的1530年。

  这一年是嘉靖九年,

  提出这些赋役法改革的人正是桂萼。

  当然‘一条鞭法’这个名字不是他自己取的,而是御史傅汉臣总结后命名的。

  桂萼提出来的以后遭到当时的保守派大臣如杨一清等人的激烈反对,

  所以一方面阻力巨大,另一方面他于次年正月就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半年后又不幸病逝。

  人亡政息,桂萼虽然提出了一条鞭法,但并未真正的施行过。

  朱厚照当然知道这个人,不过前十年左右他一直没怎么注意过桂萼,因为他一直以为桂萼是嘉靖年间的臣子,所以就略微忽略了。

  大约在正德十三年、十四年,他忽然觉得不对,嘉靖年间的阁老,怎么样也要在正德朝露露脸吧,所以才仔细的去看了一下。

  逮到他的时候,这家伙已经年近五十了,作为一个不长寿的人,这还真是有些可惜。

  不过仅这几年间,桂萼也没叫朱厚照失望。

  他是个很注重民生的官员,而且重实践,在学术方面与人争论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一定要少空谈。

  后来朱厚照让他去了兵部。

  这年头,珍惜民生的官员还是有的,但心软脾气硬的不多,所以要他去署理兵部,就是要把注重民生这一条用在士兵身上,同时也让他的火爆到军营里去发发。

  不然,搞个念诗的文人才子去混军营总归奇怪的。

  至于顾人仪、王廷相入阁,这都不意外。

  朱厚照对用人一向看重,乾清宫里几个凳子一摆,那能赐座的都是手段不简单的人物。

  “现今,就是这个突发事件……吕宋国王苏莱曼二世应当是受了什么人提醒,他最初交涉是要借款,而非借兵,就是防着朕手再插深些。这是吕宋总督朱凤的第二封密报了,你们都看看。”

  说完朱厚照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天子已经三十多岁,有了胡须之后更加的成熟稳重。

  一个成年的皇帝掌控一个统一王朝,二十余年不辞辛苦,如今是君臣都狠,讲出话来不免有些大。

  桂萼直接就讲,“陛下,海上运粮不易,像是满剌加国更有千里之遥,石塘港的身后是数百万亩的良田,好不容易有这么好的中转之地,他们要是管不好,天天闹出民变,不如下一道敕令,叫我们去管好了!”

  “不是数百万亩,是上千万亩。”少府令范玉昌纠正道。

  这样,臣子们的心便敏感起来了。

  朱厚照眼神落在一边肃立着的一人头上,“严嵩,你是管外务的,你怎么看?”

  严嵩出列,“启奏皇上,吕宋国为我大明藩属国,亦即我大明臣属之国,既然其国内有反叛,臣以为天朝应当助其平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