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838章 杨一清的奏疏(2/3)

。皇上时常教诲臣等,与外国交往不可一味的软弱求和,但臣等多少还是存了息事宁人的心思,不愿擅动兵戈,致使哈萨克汗国的局势不可收拾。”

  朱厚照双手交叉抱胸,平静的望着湖面,“是朕,朕觉得那里太远了,倒不是说不能征伐,但那片广大的区域征下来也守不久,朕也没想过要对那边动兵。商业和农业不一样,农家人种地无非就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但商业不同,便是一个商路不通,就是致命威胁了。”

  桂萼看完也是皱眉,“陛下,微臣觉得应当同意新疆总督杨一清所奏,由其遣两万大军,进入哈萨克汗国境内,讨还损失!迫其投降!”

  这是正经外交、国与国之间的事,关乎也是大明的脸面,姜雍也不再腻歪,“这几年光景好,户部也还有些银两。”

  “你们同意出兵打?”皇帝发出了疑问。

  桂萼和姜雍面面相觑,这种事,天子何时迟疑过?

  “陛下的意思是……?”

  “人与人相交,讲究的是不能趁火打劫,不过国与国却不是。这个塔赫尔倒行逆施,荒唐无道,他本就是弑主上位,眼下就是咱们不出手,哈萨克汗国也会被他折腾得分崩离析。所以……朕觉得时日尚短,应该再任其发酵些。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朕是明军统率,就算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但咱们还是要尽量减少伤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啊。”

  朱厚照一段话表现的是既残忍、又仁厚。

  残忍对着外人,就是看着他们互相厮杀,鲜血流干,仁厚则对着自己人,能少死一个就少死一个。

  桂萼问:“可哈萨克汗国内乱,阻断了新疆商路,若是臣所料不错,还会有许多人逃亡入境,这些又要如何处置?”

  “打成这幅模样,还能做什么生意?”朱厚照心里知道,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能赚几个银子?他手指抵着鼻尖想了一下,“咱们应该给他们的内战再拱一把火。”

  有一个相对划算的介入方式。

  “让杨一清去探明,这个哈萨克汗国境内到底是有几方。挑选其中一个或两个愿意与我大明合作的,大明出武器、军饷,支持他们打。”

  “支持他们打?”

  这其实是俄国人对付哈萨克汗国的方式。

  汉人其实不太擅长这种,对于我们来说这种边远地区,只要来一道奏表称臣就算了。

  但却捞不到半点儿好处。

  哈萨克汗国在一段时间内屡屡侵犯俄国边界。俄国人就采用扶起另外一个民族跟他斗的办法。

  其实就是朱厚照脑海中西方人的惯用伎俩。

  虽然很恶心,

  但是不得不承认,妈的,很管用。

  多少国家钻了这个套,一直出不来。

  “可大明为何要支持他们?”姜雍不理解的问。

  朱厚照说:“想要获得大明的支持,必定是有条件的。比如说,大明要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设立据点,甚至筑造城池,连点成线,这就是商路。

  此外,他们的人也要保护我们的人,若是其他人袭击了大明的商队,他们也要出兵协助征讨。如此一来,耗费又低、效果则一样,同时也免于自身陷入对方的内战。居于当中,超然卓绝,左右灵活,谁敢犯我?”

  这其实就是现代殖民帝国的建立过程。这是比建立蒙古式的那种帝国,更为高阶、更为持久的方式。

  而且成本低下来,这种模式就好推广。

  这就是为什么殖民帝国可以迅速瓜分全世界。

  朱厚照现在这么做,他的后人也会学习的。

  毕竟,不可能真的把七大洲五大洋全部占领下来。

  桂萼和姜雍咂摸着其中的味道,一时竟也挑不出其中有什么太大的毛病。

  朱厚照则笑了笑,“哈萨克汗国的事务,先算是一个常识,细节上等召见群臣时再议。只要你们两个说有兵有钱,朕便有了底气。”

  好吧。

  这两人一时挑不出毛病也就算了,同时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而行。”

  “好了,你们去吧。”

  “是。”

  朱厚照自己一个人伸了伸懒腰。

  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贤贵妃款款而来。

  如今她也已过了三十了,不过常年养尊处优,修心静气,使得她仍自有一种脱尘气质,而且更添少妇的成熟温柔,浑身上下自有一种贵不可言、多看则觉亵渎的感觉。

  “臣妾参加陛下。”

  “平身。”

  贤贵妃却不起身,轻轻道:“臣妾这是来向陛下告罪的。”

  朱厚照略微诧异,眼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