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923章 字字泣血,句句含悲。(1/3)

  放眼全天下,此时推进货币改革最为‘激进’的地方一定是扬州,扬州知府王朝需已经被刀架到了脖子上。

  现在皇帝的态度也很简单,吏部推荐到扬州的人全都准奏了,就看你们能干出什么。

  王琼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也不会再顾什么大面子,肯定是将那些个自己人派到扬州去。

  扬州就是三县三州,王朝需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也是拼命了一回,他日日不在府衙中闲坐,而是到各个县衙当中去亲自督办。

  但是半月前,朝廷改制,决定不再承认原先民间私铸的钱币,这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损失。

  于是乎不仅是上面无数双眼睛看着他,就是下面的老百姓也群情汹涌的看着官府的作为。

  他这一关可实在是不容易过,

  这个世上,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一封请罪疏就想轻轻揭过,哪有那么容易得事?

  更何况,皇帝还没说饶了他呢。

  七日期限已到,

  按照圣旨,内阁三位阁老,在京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督察院、少府、总理外务部、产业部正副贰官都要入朝禀奏。

  除此之外,像越国公、博望侯等存在感比较高的勋爵同样需要列席。

  当然了,还不能少了一个最为标志性的人物,

  皇长子,福亲王载。

  皇帝并不经常组织这样规模的‘会议’,所以仅从这二十多人的规模上也该知道这次的事情不算小事。

  内阁首辅张璁知道,这几年来他的阁老之位一直被人惦记,再加上他行事比较激烈,得罪了不少人,于是朝中有的是人要他倒台走人。

  顾人仪也知道,他是清流代表,许多官员也都看着他的作为。

  而站在皇帝身边的皇长子载更加明白,他的命运都在一帮清流的手上,他明明已经成年,但是立储之事却屡屡受挫。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捧儒家先圣经典,以长子继承为圭臬的清流在朝堂上一直被隐隐的压制。

  张璁是真的会咬人的恶狗,谁要是得罪他狠,他不介意略施手段就让他命格改变。

  而一切一切的中心,正德天子朱厚照对于朝堂上这种若隐若现的争斗其实也了然于胸,他并不奇怪,也不会生气,这是朝堂政治的常态。

  他所关心的就是货币改革到底能不能推得顺利。

  “皇上驾到!!”

  七月底,八月初,

  京师正是酷暑之时,不过这个季节也会突然降上几场暴雨,雷暴之声响彻天地,震耳欲聋,随后就是哗啦啦的倾盆大雨,宫殿屋檐上落下的雨滴串成一条条珠帘,大地也瞬间湿透。

  朱厚照正对着大门,看着暴雨落下,感受着凉风佛面,顿觉一阵神清气爽。

  “臣等参见陛下!!”

  众臣朝拜,

  天子却没有拾阶而上去坐龙椅,而是从边上走出,走到跪着的两列大臣的中间,抬手说:“平身。”

  “谢皇上!”

  朱厚照望着殿外,忽然说:“今儿这天倒是应景,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明许久未曾像今天这样激烈了。张阁老,”

  “老臣在。”

  “今日朕是为货币改革之事,你为百官之首,说说看各地的货币改革进行的如何了?”

  “是。”

  张璁出列,面相皇帝躬身拱手,“货币改革一事是朝廷近年来谋划的最久、下的力度最大的一向施政。皇上圣旨下后,内阁也遵旨而动,据臣所知,现在北直隶、南直隶、山西、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份已分别启动新旧钱币的兑换工作。

  这当中,北直隶距离最近,进展也最有成效,以回收的旧货币数量来论,顺天府、保定府都已回收本朝及前朝通宝三十万钱以上,广平府、大名府回收二十万钱以上。至于白银,北直隶一地达三百余万两。除此外山西、河南……”

  张璁毕竟是多年的‘老官僚’知道皇帝的习惯,所以说他讲话都要说数据,空对空的人不知道被皇帝收拾掉多少个了。

  不过真的听到朱厚照耳朵里,其实也就是个数字,这么多大臣的面前,他作为皇帝也不好去问首辅:你这个数据真的假的?

  这已经是比较严厉的质问了,而且代表了皇帝对首辅的不信任。

  事后,必定会带来某种政治动荡。

  所以他说了朱厚照就信,事后不爆出新的问题就行。

  不过在此时殿中的其他大臣看来,尽管张璁言之有物,货币改革迅猛落实,但真正的问题他却避而不谈。

  为了及时协调各省,张璁还禀报他与吏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等官员一一对应协调各地方巡抚,总而言之,就是大有进展。

  事后王琼、左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