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944章 储位(2/3)

p>  朱厚照应了一声,随后起身下车,弯头出来的时候看了看西方的晚霞,随后问道:“今天在哪里歇息?”

  “回皇上,今天在沧州落脚。”

  “好。”皇帝搓着手,吩咐说:“有人有事的让他们用完饭来,无事的都各自歇着吧,赶一天路也挺累的。”

  “是。”

  “载呢?叫过来。”

  十四岁的五皇子已经有一番小大人的模样了,他身形修长,模样么虽不如老二那么帅,但也具有几分英气,少年皇子的气质也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朱厚照今天进了几只河虾,这算是不油腻的肉类,对他来说还不错。

  饭后,他会指导载读书,

  但今天这个小家伙不是很老实,读了一会儿《资治通鉴》,他思绪一下子跳跃到别的地方,问道:“父皇,儿臣听说北方苦寒,人畜皆不宜生存,您为何要叮嘱三哥和四哥在蒙古部盟会议时明确那些严寒苦地的归属?”

  朱厚照今晚落脚在沧州县城内的一个精致小院。

  他这一路是下旨严令各地知府以上官员不得前来迎驾,只有父母官需要来协调一些具体事项,毕竟那么多的人呢。

  但知县他是个别见,大部分不见,基本都打发下面官员去料理了。

  所以才有他现在吹着晚风,带着儿子的这种闲情逸致。

  他手持扇子,悠闲自得,说:“这个问题许多人都问过,我不是回答了么?”

  “可父皇明明不是好大喜功之君。”小孩子到底还是敏感些。

  朱厚照就是用领土狂热何种说法来解释的。

  “你才多大,就说起爹来了。你说说我为什么不好大喜功?”

  “因为假若父皇需要土地,那么整个南洋都挡不住大明的海军,又何必费尽功夫还与他们签订《明约》?”

  朱厚照点点头,“你这么解释,倒是算一条过得去的理由。”

  载合上手中的书,眼中开始有一种求知欲,“所以,孩儿能知道爹心中真正的原因么?”

  朱厚照偏着眼神静静看了他一眼,说:“因为那些土地有用。”

  载一愣,“爹,恕孩儿冒犯。那等不毛之地,能有何用?”

  “你有关注过科学院正在研制的蒸汽轮车吗?一旦成功,那么这种蒸汽动力就会在几十年间迅速取代人力和畜力,现在你回答我,这种蒸汽动力怎么获得?”

  “焚烧燃料。”载怔怔的答了句。

  “具体来说就是烧煤,哪里有煤呢?你不知,我不知,但理论上来说占领的土地越多,拥有的煤也就会越多。至于南洋也不是不占,只是掌控几个关键节点,用一种更低成本的方式去占。现在你明白了么?”

  载才十四岁,大抵是不会完全明白的。

  但这个理由的表层意思并不难理解,“原来这才是父皇的理由!”

  小男孩从小天生的会崇拜和依赖自己的父亲,假若他真的表现出了一点东西,像朱厚照现在这样,那么这种崇拜会更加彻底。

  “父皇果然眼光长远,便是顾先生、王先生也都十分佩服。”

  “唬不住你这个十四岁的娃娃,朕还怎么治国?”

  “不,父皇说的很有道理,若是我们拥有全部的煤,那别的国家都会有求于我们。”

  朱厚照大汗,“全部也有些极端了,不太可能。”

  “那便八成。”

  朱厚照:……

  “你继续念书吧。”

  “父皇,孩儿还有一个疑问。”

  “你说。”

  “太阳为什么到了晚上的时候会偏红色?为什么中午的时候不红?”

  额,看来他也是看到了今天的晚霞。

  这个问题么,朱厚照解释起来就要有些吃力了,甚至会带一部分瞎几把说的成分,但无所谓,这个时候的人不懂。

  这段从北京到南京的路程,带孩子读书成了他旅途中为数不多还算有些乐趣的事情。

  载想象力丰富,年纪小,思绪跳跃快,可以说是什么问题都问,包括数学、物理,甚至天文地理等,哪怕是海战他都提出过疑问。

  朱厚照呢,反正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的扯着,

  这样才觉得时间过得快些。

  ……

  ……

  二十二日以后,他抵达南京城,并进入南京的皇宫。

  因为这里是明孝陵的所在地,他这个皇帝又不常来,所以每次来,都有大臣提出要到孝陵祭奠,朱厚照觉得给朱元璋上香那也是应该的,所以基本都同意了。

  在紫金山,应天巡抚王守仁全程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