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背媳妇(4/5)

素素还预备着隔天就做点红薯面窝窝来着,跟菜叶子混一起,非常香甜。

  只是没来得及弄。

  就让大妮儿给喊走了。

  王立献家三妮儿说了个婆家,要她这个当婶子的过去瞧瞧。

  这种事不是老爷们儿能掺和的。

  陈凌就一个人在家,把小兔子放了出来,让它们活动着,自己院里院外寻摸地方,准备挖菜窖。

  秋收冬藏,秋天挖上菜窖好过冬。

  现在挖菜窖不早不晚,秋来地下水位不高,挖个一米多两米深不会渗水,再烟熏火烤一番,能用好些年。

  挖菜窖需要选好地方。

  一般都在房前屋后通风向阳方便存取之处。

  窖的大小,根据菜的多少来定。乡下人家的菜窖大多是三米长,两米宽,深两米左右,不管菜是多是少,大概也就足够用了。

  有的人家把菜窖挖在家门外,或是跨巷里,或是屋头后,陈凌不想多费心思,就在院子西边屋子与院墙的角落里,隔开一段距离开挖,这样取用方便但不会影响地基。

  其实原来他们这里其实不往菜窖放红薯,而是有专门的红薯井。

  当时粮食产量低,红薯才是饭桌上的主食。

  家家有红薯井和菜窖,两样是分开着的。

  后来主食是小麦和玉米,就不再挖了。

  因为挖红薯井比挖菜窖费力气得多。

  虽然并不如菜窖地方大,但是太过窄小,直下直下,窄而深。

  人在里面转不过弯儿来,手脚舒展不开,很别扭。

  尤其井壁挖好后,向四面挖窑的时候就更难受了,半蹲在井底,腰都直不起来,有劲使不上,一不小心脑袋就磕在井壁上了。

  别的庄稼活可以甩开了膀子干,挖红薯井这活计不行,干着窝囊。

  乡下有好事的还编排了四大窝囊:挖薯井、蹲小号,戴绿帽,写材料。

  把挖红薯井排在首位。

  可见其难受程度。

  相比之下,挖菜窖就简单多了。

  陈凌把式不强,胜在身上有力气,挖起来很快。

  来回迈着步子,大概量了一下距离,就直接往下挖。

  等王素素晌午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差不多挖好了。

  身后带着王真真,还领着一大帮娃娃,先后涌进了家门,又跑来看野猪崽儿了。

  最近他们放了学就往这儿跑,把猪崽儿抱出来,折腾来折腾去,每到吃饭时间都是爹娘找过来揪着耳朵回去的。

  陈凌让他们抱走,他们也不肯,想等过阵子,猪崽儿能吃槽食了再带回去。

  不然怕离了陈凌,他们自己喂养不活。

  今天又过周末呢,他们早晨还一块去村外打了些草,帮他喂牛喂兔子,来讨好他,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这次过来,没有直接就跑到野猪崽儿那边,反而被陈凌干的活吸引了。

  挖菜窖他们知道,也听说过,但还没见过。

  就围在边上给陈凌打下手。

  一般菜窖挖好之后在窖口横放上几根粗木头,再竖着放些木棍。

  然后,一捆一捆的摆上高粱秆或者玉米秆,留出窖口和通风口,再盖上厚厚的一层土。

  这个菜窖就挖成了。

  现在没高粱秆和玉米秆,就用芦苇秆子也一样。

  小娃娃们就由王真真打着头,又是搬木头,又是抱芦苇,热闹的不行。

  王素素本来想帮陈凌的,看到这情形,只好去厨房把饭煮上。

  到了中午的时候,小娃子都不肯留下吃饭,陈凌就每人塞了两个蒸红薯,就这样,个个也都吃得眉开眼笑的。

  ……

  菜窖挖好以后要敞开窖门和通风口,放出里面的潮气。

  入冬之前,往里面放菜的时候,再烟熏火烤上一遍就行。

  挖好菜窖,地里的菜也要管管了。

  该锄草的锄草,该浇水的浇水。

  当天下午,小两口就扛着锄头、铁锹下地去了。

  这一干就干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菜地弄好了,花生和黄豆也要管。

  不过得等明天了。

  “富贵叔,俺们挖了点野山药,你要不要?”

  小两口坐在地埂上歇息喝水的时候,有几人背着筐子从山上走了下来。

  近了一看,是陈国兴和陈国旺家的几个小子,估摸着是进山采药来着,最近野猪夜里不往山下了,狼就只是围着村子打转,也不怎么露面,上山的村民才渐渐多了起来。

  “不要了,太阳落山了,赶紧回家吧。”

  陈凌笑着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