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农庄》

第二百七十五章 细鳞鱼的真正价值,老鳖登报纸(2/4)

>

  ……

  外面的热闹,陈凌自然是无从知晓的。

  他这时候,趁着午后的温暖阳光,提着水桶上山捞鱼去了。

  秋日的山风拂面而过,陈凌跨过清澈的溪涧,去寻找溪流中的精灵秦岭细鳞娃。

  对普通人来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计。

  上次,也就是春天里农庄新建成的时候,跟赵大海、山猫他们过来这里捞细鳞娃。

  一边捞,一边找鱼群,总共花了两天多时间,才捞回来那么一点鱼。

  陈凌自己的话,倒是简单。

  找一处细鳞娃鱼群聚集的地方,倒点灵水,把它们全都引诱过来,直接收进洞天完事。

  不过他今天上山来,并不是为了捞鱼。

  说是捞鱼,是给家人说的托辞,实际上他是上山来放鱼了。

  寻找到细鳞娃生活的几条山溪,把洞天的细鳞娃放进去。

  目的也简单。

  洞天之中的细鳞娃鱼苗太多了,数量庞大。

  放到山溪中,可以帮本地山中的细鳞娃扩大一下种群,改善一下基因。

  以后就算是有专业人士发现他养的细鳞娃出色,想抓点山里的野生细鳞娃进行对比,也无所谓了。

  之所以这么做呢,是陈凌对细鳞娃这玩意儿,比卖酒的兴趣更大。

  他自己个人呢,也喜欢这小玩意儿。

  愿意多花费点功夫。

  同时一边玩,还能一边把钱赚了,挺好的。

  细鳞娃这玩意儿别看不起眼。

  真论起来比普通斗鱼还要贵得多。

  据韩宁贵说,这东西在八十年代末都达到过两块钱一斤。

  八十年代两块钱一斤啊。

  乡下人听来肯定得吓一跳。

  这鱼简直是卖出天价了。

  但实际上呢,这细鳞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细鳞鱼,和普通鱼可不一样。

  都不是普通鱼能相提并论的。

  普通鱼肉味儿澹,腥味儿重,舍不得放油的话,做出来的鱼不好吃。

  而细鳞鱼不一样。

  这玩意儿味道鲜美,没什么腥味儿。

  你即便是简单做一锅鱼汤,撒点盐花儿。

  做出来的味道也是极其好,极其鲜美的。

  所以这东西价格贵,自有它贵的道理。

  不过呢,细鳞娃虽然价钱贵,可要以为这玩意儿养了能发大财,那就大错特错了。

  原因就在于这玩意儿是冷水鱼啊。

  冷水鱼长得慢,个头极小。

  两块钱一斤,一条细鳞娃也卖不了多少钱。

  而且养殖呢,缺点也多,长得慢就不说了,养出来的鱼味道也不如野外的鱼肉味道好。

  就是因为这鱼一旦养殖起来,没了野外的环境,它无法逆着激流生活,就无法形成独特的肉质了。

  何况这鱼在野外也很少见,产地极其少。

  因此这鱼即便是再贵,普通人家也难靠这个发财。

  说白了,养这样的鱼也是跟种人参似的,见效慢,收获少。

  就像那人参,想长成两根手指头粗细。

  得六年左右时间才能长成呢。

  要是种的多,成吨的卖,那还行,一大批走出去,能赚到钱。

  但六年时间可不短啊,这期间有点啥事谁说不准,得承担不少风险。

  这细鳞鱼也一样啊。

  难养,难管,长肉慢,养出来品质有好有次,价格不一,搞养殖也有风险。

  这也是很多地方知道细鳞鱼贵,却没人养的原因。

  如此以来。

  自然就显得陈凌这边养的细鳞娃的珍贵之处了。

  吃起来竟然比野生的滋味还好。

  因此冯义那小胡子想全部买走,可不是一时冲动。

  他是真的看出这鱼的好,看出这鱼的珍贵来了。

  至于斗鱼。

  反倒是他买回去当观赏鱼,用来赏玩的。

  也是瞧着陈凌这边的鱼颜色比普通斗鱼更多、更花哨,有点出现新品种的意思。

  ……

  一路上山,从北山绕到西边山沟,逆行向上,穿过大片枫树,来到山中湖。

  午后的山中湖,在阳光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成群的水鸟在水边飞起落下,互相嬉戏,构成一副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

  这边的水鸟,也是常去农庄果林的鸟,在农庄与山中湖之间来回往返,陈凌已见过多次,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