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崇平帝:时至今日,青海蒙古大体平定……(3/4)

,出班陈奏说道:「圣上,今岁恩科之事已经筹备完毕,礼部何时开考?」

  科举舞弊案,在前不久通过讯问、重考,相继夺去一百三十人的功名,根据情节轻重程度,罚以不同年限的禁考之期。

  此事,导致礼部侍郎方焕下狱,相关案犯还在诏狱中关押,尤其对韩癀浙党一系打击重大,但却保住了内阁首辅的名声,至于其子韩晖最终没有被夺去功名。

  但颜宏虽然表面安然无恙,但也受了此案牵累,不久后就离任国子监,调任地方担任知府。

  而礼部再次筹备恩科,以冲淡科举舞弊案的影响,安抚天下士子。

  本来由头是借着贾珩在平安州大捷,轰毙奴酋一事,但经过南安郡王严烨领兵前往西北,大败亏输一事,原本开恩科的借口就只能含糊其辞。

  崇平帝想了想,沉声说道:「就在这月中旬,即行开考,以吏部尚书姚舆为主考官,柳卿你为副考官,翰林院掌院学士陆理为同考官,另从翰林、弘文馆再调集同考官,都察院派科道御史监试,锦衣府要严查舞弊。」

  下方被点到名字的官员,纷纷出班领旨。

  内阁首辅韩癀沉吟片刻,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圣上,户部侍郎林如海递至神京的奏疏,海关总税务司已在金陵辟署设衙,统摄江、浙、闽、粤等十一处海关,开海之策全面进行,只是地方上关于海寇持船于江海剪径横行的奏报,也多了许多。」

  崇平帝面容沉静,问道:「北静王水溶不是在江南督训水师,剿捕海寇?最近可有奏报递送过来?」

  军机大臣施杰拱手出班

  ,说道:「圣上,水郡王率领杭州与宁波水师,与江南水师,这一个月先后击溃六七股海寇,歼敌数千,袭取匪巢大陈岛,但海寇向南潜逃,江南水师还在追剿。」

  有了红夷大炮的江南水师相助,水溶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在海上先后击败了几股海寇势力,而海寇参与则持续南下,盘踞在鸡笼山岛屿。

  崇平帝道:「江南水师与水溶还是实心任事的,下旨嘉谕,勉励其等再接再励,如今海关每年之关税,为朝廷开辟四分之一的财源,但海寇阻碍海贸,我大汉的广袤海域上,岂能让海寇肆意劫掠,惊扰黎民?。」

  这么一来,总算有好消息过耳。

  就在这时,戴权进入书房,朝着崇平帝躬身行了一礼,高声说道:「陛下,卫国公派人送来急报。」

  正在议事的殿中众臣,面色就是一惊。

  崇平帝闻听贾珩的军报,心头不自觉欣喜几分,唤道:「戴权,拿过来让朕看看戴权应命一声,躬身将手里的军报递送过去。

  一众朝臣,面色多是现出诧异和惊疑。

  难道卫国公又打了胜仗?

  经过先前西北大捷的半月不见进展,突然击破和硕特蒙古大军,现在的朝臣对贾珩的领兵之能不再有任何疑虑。

  崇平帝阅览而毕,目光微动,叙说道:「子钰奏禀捷报,陆续收复湟源、海晏等地,同时收服青海湖周方蒙古部族,和硕特已经基本退出青海,一部逃亡哈密,寻求盘踞在西域的准噶尔援兵,一部还在藏地。」

  说到此处,声音激动道:「时至今日,青海蒙古大体平定。」下方的一众文臣,闻听崇平帝此言,心头大喜。

  这场葬送大汉十万兵马的青海蒙古,终于回到大汉的手中,那岂不是说可以班师回京了?

  崇平帝沉吟说道:「不过,和硕特蒙古的余孽逃往哈密,试图挑唆准噶尔的蒙古***兴兵来犯青海,贾子钰已经领兵前往平定。」

  殿中群臣闻言,面上喜色稍稍敛去,心头转而又担忧起来。这战事还结束不了?

  崇平帝道:「这几日,贾子钰已经进兵沙州卫以及赤斤蒙古卫,相继收复两卫广袤疆域,抚远将军金铉也领兵前往罕东、曲先等地收复我汉家故土,如今,贾子钰正要与准噶尔会战于哈密,彻底克复关西七卫!」

  殿中群臣闻言,心头一惊。哈密?

  有些博闻强识,见识渊博的文臣,自是知晓哈密是何地,那是前往西域的前哨。

  礼部侍郎柳政面色大急,奏道:「圣上,哈密等地夷情复杂,更有准噶尔部蒙古在西域肆虐诸国,强横一时,我大汉与之相争,非短时间可决出胜负,一旦战事连绵,泥足深陷,后果不堪设想啊。」

  殿中群臣闻言,心头一惊,也觉得此言在理。

  刑部尚书赵默拱手奏道:「圣上,微臣以为,既我汉军已收复青海,打败了和硕特蒙古,我朝还当撤军还师,不宜再将战事持续下去。」

  崇平帝道:「子钰先前上疏提及此事,纵然我朝想要见好就收,准噶尔与和硕特两部也不会善罢甘休,子钰如今先发制人,拿回我关西七卫。」

  赵默急声道:「微臣唯恐贪功冒进,先胜后败之事重演,微臣以为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