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崇平帝:内阁拟旨,加封卫国公贾珩为……(求月票!)(2/4)

驾,诸卿以为当如何封赏?”

  其实,崇平帝也思量过如何封赏贾珩,尤其朝廷刚刚发生一场变乱,不可能不封赏贾珩这等忠心侍上的重臣,以恩结其心,再为群臣表率。

  而贾珩平定山东叛乱,这等功劳显然是不够升爵郡王的,加上救驾之功也不校

  但如果再行赐婚,刚刚赐了乐安郡主以及蒙王之女,正值国丧,也不可能再次赐婚。

  那么就只能加官。

  这时,吏部尚书姚舆手持象牙玉笏,高高举起,旋即,顿首而拜,道:“圣上,卫国公爵位如今已是一等国公,微臣以为不宜再因微功而行封赏,下旨嘉勉,待其再有功劳,一并封赏不迟。”

  微功……

  此刻,殿中一众群臣,面上的神色就有几许怪异。

  不过,刚刚经历先前当初群臣逼迫退位,有不少大臣担心被子重点关注,倒也没有人出言反对。

  时间一长,众人也都明白过来,只怕不用他们提醒,子对如何封赏卫国公的军功,心头是有数的。

  子心头何尝不为之忌惮?否则也不会使出赐婚的手段来。

  “功过赏罚,乃国家正典,既是有功,岂能不赏,迟赏?”崇平帝目光淡漠,声音平静中蕴藏着几许冷峭,道。

  姚舆却神情坚持,拱手道:“微臣以为当恩荫其子孙、妻妾即是,不宜再行加官进爵,以滋其骄横之心。”

  贾珩嘴角抽了抽,他都不知道自己哪里骄横了。

  崇平帝却神情郑重,冷声道:“贾子钰膝下只有一女,现在论及恩荫子女之事尚早,至于其母诰命已经封赠过,既爵位军功不足封赏,内阁拟旨,以卫国公平乱山东、御前救驾之功,加封卫国公贾珩为太师,以褒奖其殊勋。”

  所谓三公三孤、三师三少,先前的贾珩封为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这是东宫属官,隶属三师,而三少也就是太子少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算是前者的副职。

  如今贾珩经过平定山东叛乱,率轻骑驰援神京,功劳两相叠加,一跃而升,越过三孤,直接一步到位加封为太师。

  一般而言,这是经年勋臣和一些老臣所加官赠衔,多是德高望重,屡立殊勋,可谓加官已至顶点。

  也就是以后加官一项几乎是加无可加。

  贾珩心头叹了一口气,知道子这是念着他弃大军而援京城的封赏。

  否则,一个少师、少傅、少保就足以酬功,当然看着有些单薄,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他除了叩谢圣恩,并无其他做法。

  按,新政之功加封于他,似乎更为合适一些,但因为新政已经确定求婚钗黛,以后追叙功劳之时,多半是不会再加官晋爵了。

  这一点儿,他早就知道。

  内阁首辅韩癀闻言,面无表情,拱手应是。

  显然,先前的辞疏留中,已让这位内阁首辅明白子的心思。

  再上两次辞疏,大抵就要走人了,相比子批阅不许,三辞三让的剧情,无疑要灰头土脸许多。

  而贾珩同样神情微顿,顿首而拜,道:“微臣谢圣上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是跪将下来之时,难免心头涌起一念,贾太师……贾太师夜宿龙床?

  他总觉得这个名头不太好,别是中了甜妞儿的美人计。

  崇平帝瘦松眉之下,目光淡漠,又吩咐道:“内阁拟旨,另以军机大臣,一等忠勤侯谢再义兼领太子太保,以锦衣指挥同知曲朗晋锦衣都指挥使,晋爵一等威远将军,凡在齐王谋逆一案中,忠于王事者,京营、兵部详堪其功,论功行赏。”

  可以,这次贾珩一系的将校,已经用忠心赢得了崇平帝的信任。

  谢再义出得班列,拱手称是。

  韩癀面色微顿,同样拱手领命。

  而后,崇平帝不等群臣心思各异,再次出言道:“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李瓒,于变乱之时,不畏刀斧,当先怒斥贼子,忠心可嘉,加封太保。”

  原本的李瓒是少保兼兵部尚书,如今更进一步,成为太保。

  李瓒闻言,却手持象牙笏板,一撩衣袍,拱手而拜道:“微臣但尽臣职,不敢请功封赏。”

  崇平帝却目露激赏,道:“李卿镇守幽燕,可谓高风亮节,劳苦功高,如今加官晋爵,也是顺理成章。”

  这位中年帝王,将李瓒从先前的少保的从一品加封为三公之列的太保,已是正一品,显然在为将来铺路。

  韩癀此刻面色苍白,目光闪了闪,心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子之意已决。

  这会儿,李瓒也领旨谢恩。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朝臣,朗声道:“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