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贾珩:这万里江山,究竟谁主沉浮?(2/4)

条不紊地绞杀着城中的女真骑士。

  看着大批汉军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断涌入城中,贾珩剑眉之下,清眸目光深深,对一旁的陈潇说道:“大局已定!”

  盛京城终于在京营持续攻打一个多月后,宣告攻破,并未进入到寒冷的冬月。

  也没有能让女真翻盘。

  时隔五年之久,威震关外的满清灭亡在他手里,基本实现了他贾珩版的“五年平辽”计划。

  五年时光,内平民乱,革新政事,终于平灭了辽东。

  而这会儿,魏王与楚王也在扈从的陪同下,驱马来到近前,勒停缰绳,两位藩王以及随从,面上都是见着繁盛笑意。

  魏王陈然转眸看向贾珩,目光中见着崇敬,语气中不无欣喜,感慨说道:“子钰,盛京城破了。”

  这盛京城破,辽东自此平定,也有他的一半功劳。

  贾珩也有些感慨说道:“是啊,破了。”

  楚王剑眉之下,那双星目当中也有几许振奋之意,看向远处巍峨高立的盛京城,心头已是想好了等会儿随着贾珩携手进入城中的场景。

  来日青史之上,当也会大书特书。

  只是这身边儿的魏王……多少有些碍眼。

  “子钰经此战以后,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楚王看向贾珩,赞扬说道。

  贾珩道:“不奢望名传后世,但报君恩才是。”

  抛开甜妞儿不谈,他自崇平十四年,随晋阳进入内书房面见崇平帝,从而获得天子青眼以来,披荆斩棘,风雨兼程。

  经过东征西战,南征北讨,终于在今时今日,完成上致君王,传颂于后世的功绩。

  没有辜负崇平帝当年对他简拔于微末!

  一股轻快和愉悦之感在心底深处涌起,让贾珩心绪激荡莫名。

  两道斜飞入鬓的剑眉之下,那双清眸一时间也有些恍惚。

  依稀记得,在柳条胡同儿的那个少年,看着史书之时,看到汉虏对峙场景的畅想。

  一晃五年了。

  陈潇在一旁也凝眸看向远处升上“汉”字旗帜的盛京城,弯弯柳眉之下的清眸当中,却现出一抹担忧。

  盛京城一破,而后就是一些收尾之事,纵然勉强拖至腊月,年底或许明年开春,应该也会班师回京。

  等回到京城以后,如果那位还没有驾崩,当是如何?

  而此刻,就在贾珩与陈潇心思各异之时,京营汉军也全部如潮水一般涌入盛京城中。

  在这一刻,喊杀声几乎震天动地,声透数里。

  而连绵横亘数里的城墙之上,团团血腥之气猎猎而起,渐渐已不见了汉清双方军卒厮杀的矫健身影。

  分明是,在这一刻,大批京营汉军进入城内,绞杀着城中的八旗旗丁。

  而女真八旗旗丁正在向着宫苑内城的方向缩去,依托着街巷的狭窄地形与汉军厮杀。

  谢再义此刻骑在马上,一马当先,率领身后的骑军,宛如一道旋风般,如秋风扫落叶。

  哪里的女真八旗旗丁众多,谢再义就率领骑军向着哪里杀去。

  穆胜这会儿,同样也不甘落后,手持一根浑银铸就的铁枪,率领手下大批铁骑,向着城中厮杀而去。

  而城中的女真八旗旗丁在汉军的夹攻下,沿着街巷徐徐而退,依托城墙向着汉军顽强抵抗。

  虽然渐渐落了下风,但抵抗依然颇有韧性。

  这是一场灭国之战,经过长期的“洗脑”,女真八旗的旗丁旗将,不少都心生报国捐躯之念。

  此刻,盛京城中的女真兵丁,大概有三四万人,因为一些蒙古人和汉军旗已经反水或者消极抵抗。

  三四万女真八旗旗丁,已经是满清最后的精华,唱响了满清灭亡之前的挽歌。

  当然比起平行时空的大明,最后只有一些太监在宫城中与农民军作战,此刻的满清倒也无愧于一个初生政权的朝气蓬勃。

  谢再义骑在马上,掌中的一把镔铁长刀,横扫而过一众士卒,可见鲜血与残肢断臂纷飞。

  贾芳同样率领着一队精锐军卒,沿着两侧屋舍俨然的街道,向着一群群身穿泡钉甲胄,手持长刀的女真八旗旗丁厮杀而去。

  贾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擒下满清的虏王和小皇帝!

  河北提督康鸿率领手下一众兵丁,冲进城门之中,与迎上前来的汉军士卒,厮杀在一起。

  可以说在盛京城被攻破以后,京营军将的士气凭空高涨十分,原本攻城的疲惫和死伤畏难情绪,几乎一扫而空。

  灭敌国,擒虏王,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这一切都让在场的众军将血气上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