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卫王,当初真是看错他了!(2/4)

叛,下官是一万个不信。”

  李瓒开口说道:“是啊,其中当有隐情。”

  许庐默然了下,低声说道:“阁老以为是何隐情?”

  李瓒轻声说道:“赵王余孽陈渊,说动了高阁老,或者说高阁老发现了什么。”

  左右不过是那些宫闱秘闻。

  许庐点了点头,说道:“坊间传言,当今幼主非光宗皇帝之子,实乃卫王……”

  李瓒闻听此言,沉静、刚毅的面容倏变几许,低声道:“德清慎言,隔墙有耳。”

  说着,目光炯炯有神,低声道:“你我至书房叙话吧。”

  许庐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其他,随着李瓒,一同前往书房。

  书房之中,两人重新分宾主落座。

  许庐面色肃然,凝眸看向那漆木条案后的李瓒,低声说道:“阁老,现在局势危若累卵,卫王已生出不臣之心。”

  李瓒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如何不知?只是卫王大势已成,更得宫中太后信重,我等纵有匡扶社稷之心,也难得大义名分在手,应者寥寥。”

  这种情况下,除非贾珩自己作死,在大政方针上倒行逆施,导致流民遍地,百姓流离失所。

  或者贾珩自己悍然篡位,引起天下之人的同仇敌忾。

  否则,就只能求助于宫廷政变,借太后和幼主的名义。

  这就是贾珩要不停搞切香肠战术的真正缘由。

  许庐眉头紧皱,目光咄咄而闪,低声问道:“高阁老先前前往四川。”

  李瓒道:“以西南之地兵马讨逆勤王,你我再在京中呼应,或可破卫王之势,但现在高阁老已经陨命,蜀地的兵马,很难成大气候了。”

  先前,高仲平如果随魏王、梁王一同逃出京城,或许还有一些成算。

  但是,那时候魏梁两王以及陈渊就已经在锦衣府的重重监视之下,高仲平又为内阁次辅,如何下定决心弃官而走?

  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府根本不可能派密谍和内奸潜入高宅。

  因为,一来,如高仲平这样的名臣,家中用的都是积年老仆。

  二来,这等监视阁臣之事一旦发现,势必引起朝野上下哗然。

  所以,锦衣府在先前只能在外围监视。

  许庐默然片刻,说道:“阁老,那以后难道任由卫王不停揽权,威慑群臣。”

  “蛰伏,以待天时,再有几天,京营兵马出动前往四川平定叛乱,西北、藏地都要用兵,那时候,卫王疲于兵事,你我再进宫向太后解说此事。”李瓒沉声说道。

  这个时候,的确不能硬碰硬,因为贾珩刚刚以大义名分,除了两位阁臣,如日中天,无人能敌,再在京中朝争,那就是送人头。

  许庐闻听此言,脸上不由现出思索之色,而后,点了点头,算是暂且听从李瓒所言。

  与此同时,内阁阁臣齐昆同样心神不宁地返回家中,落座下来,久久不语。

  卫王今日之凶煞情状,已现权枭之相。

  他该何去何从?

  作为士大夫,受宪宗皇帝赏识简拔,齐昆心头自是想要提携玉龙,上报君恩。

  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又能如何?

  而随着时间过去,内阁次辅高仲平叛逃,然后被贾珩所斩的消息,一下子传扬了整个神京。

  正如贾珩所想,人心惶惶,一股汹涌澎湃的暗流开始涌动起来,或者说,正是陈汉的忠臣义士,见得卫王祸乱朝纲,想要匡扶社稷。

  同样也有一些心思活泛,想要谋得进身之阶的文臣,开始对贾珩生出投效之心。

  毕竟,高仲平一死,内阁次辅空缺,内阁阁臣递补之后,按照常例,当有一位阁员空缺。

  君不见,工部尚书赵翼不是攀附了卫王的岳丈之家,而再次入阁?

  而尚在神京的贾政,原在京中通政司的昔日同僚,登门拜访,荣国府一时间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至于贾珩的岳父,工部侍郎秦业身边儿,也渐渐多了一些示好的六部堂官。

  不是所有的人都将贾珩当做乱臣贼子,还有一些文臣觉得贾珩虽然手段激进了一些,但也是为了大汉社稷。

  ……

  ……

  玉兔西落,金乌东升,时光匆匆,转眼之间,不知不觉就是两天时间过去。

  神京城,京营――

  “咚咚……”

  一架架支在军帐当中的牛皮鼓,鼓声密如雨点,震耳欲聋,而营房当中就不停有马蹄声乱,兵器甲叶碰撞之声响起,繁乱脚步声此起彼伏。

  中军营房之内――

  贾珩一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