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五百二十九章 含元殿廷推(3/4)

边儿,共议人事,这次并未有科道参与。

  故而,相比大朝,议事官吏倒没有那般多,也就是二十来名官员,除国子监祭酒为从四品外,皆是三品官。

  崇平帝蚕眉之下,如点漆的眸子,目光沉静,掠向下方官员,沉声道:“前日朕令诸卿推举工部缺额之堂官,今日可有名目”

  内阁次辅韩癀手持笏板,拱手道:“启禀圣上,臣自接圣命后,与考功、文选二清吏司,准备在京合适官员名册,备诸位同僚查察参酌,大体确定几人,然与杨阁老商议名单时,分歧较大,还望恭敬圣裁。”

  “都是什么分歧”崇平帝面色不变,看了一眼杨国昌,问道。

  杨国昌苍声道:“圣上,潘、卢二人及工部相关吏员贪腐一案诚为我大汉立国以来未有之事,震惊朝野,究其缘由在于内阁管束不严,吏部选人失当,都察院纠弹不及,是故老臣以为,此次廷推应不待名目拣选,共议聚之御前,由圣上决断。”

  如果按着以往廷推流程,由吏部主持,九卿商议,大致拟定一个五六人的名单,备崇平帝圈选,如果不满意,那崇平帝就可令再推。

  但这种推荐流程,往往根据得票数,杨国昌现在手下两位户部大将都赴南巡盐,左副都御史彭晔也至南河巡察,这下子就吃了亏,故杨国昌以此理由不允此事。

  崇平帝皱了皱眉,旋即眉头舒展开来,点了点头道:“杨阁老所言,也有一定道理,工部贪腐自上而下,几罕有官吏幸免,这次廷推需得慎重,允奏。”

  韩癀闻言,心头一叹,暗道,果然是打压他浙人。

  经过短暂的沉默,礼部待郎庞士郎道:“圣上,微臣举荐鸿胪寺卿魏良平,接任工部左待郎之职。”

  鸿胪寺卿原就是三品官,而魏良平也是齐党中人,哪怕按着正常迁转,调任工部侍郎,似没有什么不妥。

  这时,鸿胪寺即魏良平面色微顿,微微垂下眸光。

  崇平帝却是沉吟了一会儿,目光扫过众官吏,问道:“诸卿以为鸿胪寺卿魏良平可堪其任”

  此言刚刚落下,右

  第五百二十九章含元殿廷推

  副都御史张治出列,面色凝重,开口道:“臣以为魏良平不贤不直,难堪其任,都察院京察访册中,科道吏员多言其浮躁不谨,私德不修,平日流连勾栏,行事荒唐无状,六部部堂皆为百官瞩目效遵,当选贤良方正之人,还望圣上明察慎用。”

  品德从来都是攻讦同僚的借口。

  至于浮躁、不谨,从来都是京察中高频出现的词汇,配合着不修私德,流连勾栏,更是指责其品行有亏。

  这时,听着张治的攻讦之言,魏良平已是怒目而视。这个张治好生歹毒,这是要断他青云之路,他身为鸿胪寺卿,接待四方蕃邦使节,带人领略一下大汉风华,分属应当,竟得此品德指摘,简直岂有此理!

  崇平帝沉声道:“魏良平从无在部衙任职事务经历,不好转迁工部。”

  这就是否了。

  张治拱手道:“圣上明鉴。”

  这时,内阁首辅杨国昌面色微顿,苍声道:“圣上,老臣举荐国子监祭酒刘瑜中,该员为官耿介,廉直之名为海内称领,可迁任工部,以正工部贪鄙之风。”

  国子监祭酒虽为从四品,但属清贵要职,别说工部待郎,纵是礼部待郎也有资格转任。

  崇平帝面无表情,淡淡道:“刘瑜中分属清流,虽官声斐然,然少于部衙磨勘,是谓明于经史而不通庶务,工部方经大动,诸事纷繁,又需操持工程营造,清流之官就不用再推了。”

  此言不仅否决了内阁首辅扬国昌的提议,还加了一条,清流不让推,也颇是打乱了一些人的计划。

  下方的刘瑜中面色微顿,一撩衣袍,道:“圣上知人善任,微臣敬服。”

  这时,礼部侍郎姚舆拱手道:“圣上,臣举荐大理寺卿王恕,年高德劭,公正贤明,可至工部迁为侍郎,谨肃部衙风纪。”

  大理寺即王恕撇了一眼姚舆,他为大九卿,除非尚书或者吏部待郎出缺儿,他是不会动弹分毫的。

  当然,如是有进阶尚书之机,再调任工部过渡倒也不可。

  “大理寺暂离不得明晰律令、老成持重的法吏主持审谳政令,辨明冤枉。”崇平帝再次否决。

  姚舆闻言,徐徐而退,拱手说道:“圣上明鉴。”

  吏部左侍郎周廷机,手持象牙玉笏,叙道:“臣举荐大理寺少卿唐贵,刚直不阿,清风峻节,可升任为工部右侍郎,还请圣上鉴纳。

  崇平帝沉吟片刻,道:“唐贵其人,朕素有闻,已于近日着其巡抚湖广,查察不法,回京后另有委用,不好再转调工部。”

  韩癀见得这一幕,心头蒙上一层阴霾,而到了嘴边儿的举荐之言也咽了回去,他决定看看情况再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