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六百三十四章 ……岂非大权旁落,太阿倒持?(3/3)

物资,以应不时。

  圣上摆明了是不信他!

  现在高斌死了,整个河道乱成一团,等到京里得知此信,想来更为雷霆震怒,眼下让永宁伯这等锦衣酷吏派到淮安,还不知又要诛连多少人。

  就在这时,一个书吏进得官厅,拱手说道:

  说着,拿起

  乌纱帽,戴在头上。

  杜季同笑了笑,应了一声,地一声放下茶盅,起得身去,前往相迎贾珩,似浑然不受先前泗州淹没,百姓死伤过万的影响。

  不多时在仪门处见到贾珩,几人也都是老相识,简单叙礼而罢,寒暄着进入官厅,两方官员坐下,书吏重新撤换新茶。

  贾珩沉静目光投向对面的赵默,问道:

  赵默叹了一口气,以低沉的声音叙道:

  泗州州治整个被淹房屋冲塌,百姓溺于水中,再加上失踪的,究竟死了多少人谁也说不清,加上淡化错误的一贯策略,官府都不敢统计人数。

  贾珩目光深深,沉声说道。

  赵默微微一顿,凝眸向对面的少年,心神莫名。

  翰林学士徐开听着两人的对话,目光失神,作为此行唯一陪同贾珩前来的文官,心绪也不平静。

  死伤了这么多人,如果都能如开封那边儿及时修河,原是可以避免之事,奈何从上到下,自五月到如今,党争攻讦,误国误民。

  贾珩道:

  南河水系复杂,比之东河还要繁乱,他也不能保证不会再有决口之事发生。

  杜季同听着两人的对话,目中闪过一抹讥讽。

  暗道,这位少年得志武勋,还是一如往常,性情刚直,咄咄逼人,根本不给一位阁臣面子,宛如吩咐下属,这样在官场上处处树敌,定然行不及远。

  赵默似早已习惯贾珩的强势,面上倒无多少异色,问道:

  如有京营来援,这些问题就不大,先前泗州救灾已然证明京营训练有素,面对洪汛,全无漕丁之畏难避险,踟蹰不前。

  不管如何,眼前这位永宁伯,练的一手好兵。

  贾珩道:

  这几天从北方诸省后续快马来报,可知北方几省雨量已然大为减少,局部地区雨转多云而开封河堤的险工自然就减少了许多,等再观察几天,水位下降,也就能抽调一部分兵马驰援淮南等地。

  赵默沉吟道:

  提起此事,心头未免也有些复杂,时时修缮加固的河堤,比不过刚修没有多久的河堤,这个高斌,真是百死难赎。

  贾珩道:

  高斌可以说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其治下河务,从徐州、雎宁县再到淮安府,向东则是经涟水,滨海县一直出海,还有洪泽湖等相关大坝、闸口,如果全部出问题,那整个淮扬之地尽成泽国,真就南北隔绝,天下震动。

  不过,想来高斌再胆大妄为,也不至于每段河堤都贪,有些眼皮底子下的地段儿为

  繁华之地,冲垮了就是玉石同碎。

  接下来,就需到淮安府讯问相关河官,估测堤坝的牢固程度,然后针对性布置,实在不行,还要炸堤泄洪。

  赵默皱了皱眉,思忖着贾珩的对策,轻声道:

  贾珩沉声道。

  以他对天子的了解,于他所请,必定相允。赵默目光微凝,喃喃道:

  他都差点儿忘了,此人还有天子剑傍身,只是以天子剑调兵,一旦形成惯例,败坏国家经制,岂非于社稷不利?

  漕运总督杜季同目光也微微一缩,放下手中的茶盅,心头涌起一股忧虑。

  这天子剑,他也听杨相提及过,可圣上怎么还没收走?天子剑常托此人,岂非大权旁落,太阿倒持?

  贾珩看向面色变幻的赵默,说道:

  去扬州一趟,除却调兵也是为了见见林如海,其在扬州,最近身体骨儿一直不大好。

  赵默沉吟片刻,说道:

  贾珩凝声说道。

  赵默闻言,眉头皱了皱,终究叹了一口气,算是应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