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秦可卿:他心里比谁都清楚……(3/4)
齐王拿着一壶酒,晃动着一身肥肉,几乎是螃蟹横行般走进草棚,看向那布衣老者,唤了一声道:
因为忠顺王被削了爵以后,废为庶人,自然不能像以前那般称呼。
忠顺王放下手中的书本,问道:
或许从昔日位高权重的国家宗藩,执掌内务府的天子长兄,落到如今阶下之囚的心态落差,酒水能够起到自我麻醉的效果,忠顺王最近偏爱品尝地方各地的酒,似在落寞的夜间,于半醉半醒时忘却苦涩。
齐郡王笑了笑,然后唤着身后的小厮提着食盒,摆着酒菜。
旋即,亲自提起酒壶给对面的忠顺王斟酒,伴随着酒浆的流淌声音响起,一股清冽酒香氤氲逸散开来。
忠顺王正要举起酒盅,忽而听到齐郡王陈澄说道:
忠顺王手中酒盅一顿,原本平静祥和的面容上,现出丝丝戾气,冷声说道:
皇陵之内都是忙碌的工匠,消息闭塞,除却知道贾珩上次在河南平乱成功,受封永宁伯后,忠顺王当天气的一宿没有睡好。
齐郡王叹了一口气,道:
忠顺王沉声道。
齐郡王沉声道:
忠顺王目光阴沉片刻,森然道:齐郡王诧异了下,放下酒盅,道:
忠顺王苍老面容上见着思索,冷声说道:
现在的忠顺王就像躺平绝望之后的加速党,恨不得一脚油门踩到底,立刻要看烟花,要看天下大乱,立刻要看血流成河。
齐郡王沉吟片刻,肥肉挤在一起的绿豆小眼闪烁着精光,大抵想说伯父,这么一说,那小儿再耀武扬威五十年,然后寿终正寝,死不瞑目?
齐郡王道:
忠顺王点了点头,目中寒芒闪烁,道:
以宫里那位的薄凉,真的吃了败仗,他的今天就是小儿的明天,不,小儿的明天会更加凄惨!
就在两人叙话之时,外间小吏附耳说了几句。
齐郡王面色微动,作恼道:
不多时,抬眸望去,却见进来着,一着锦袍斓衫,三十出头,面容儒雅,此刻紧皱的眉头下,目光阴鸷。
而另外一人二十出头,着武士劲装,腰间悬着一把宝刀,身形魁梧,人高马大,面容粗犷,目藏神芒。
三十出头的中年人,是忠顺王的长子,其名陈泓,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则是四川总督高仲平之子高镛,两人刚从四川过来。
齐郡王道:说着,给小吏使了个眼色,出了草棚。
忠顺王闻言,看向自家儿子陈泓,起得身来,面色激动的颌下胡须都微微颤抖着,唤道:
自打陈泓随着岳父高仲平入川以来,一晃好几年过去,除却每年来京庆贺,父子两人几乎很少见面。
当然,忠顺王在京城中权重一方,潇洒自在,也很少想起早年元配所生的王世子。陈泓面色苍白,眼眶含泪,近前跪下,膝行几步,行礼道:
先前陈泓就想进京,但却为岳父四川总督高仲平劝阻,认为以后定有变故,故,让其留意一番朝廷局势。
等到六月初,果然崇平帝下了圣旨,上谕世子陈泓为忠顺郡王,降等承袭忠顺爵位,因恭陵一案的风波,才算彻底了结。
其实,在河南洛阳二藩被严厉处置后,天家为了维持表面上宗族亲睦的体面,崇平帝的施恩示仁之举。
首先是对卫郑两藩相关宗室,降爵承袭,其次就是对忠顺王一脉施恩,由王世子承郡王之爵,携家眷返京。
事实上,宗室并非谋反大罪,也不可能直接牵连所有子弟,但忠顺亲王的政治生命无疑是彻底终结。
忠顺王连忙近前搀扶着陈泓,说道:
说着,拉着陈泓在竹椅上落座。
陈泓面色悲戚,目带泪光,心头复杂。父王何其糊涂,怎么能够打着太上皇皇陵的主意?
忠顺王叹了一口气,道:
陈泓低声道:
高镛也道:
高仲平作为崇平帝
的得力大将,深知崇平帝即位后的雄心壮志以及对以四王八公为主的开国勋国是什么态度,见贾珩以宁国庶支身份,又是一介少年,竟在大汉朝堂呼风唤雨,颇为惊讶。
忠顺王转眸看向高家的三儿子,道:
陈泓皱了皱眉,疑惑问道:
他的父亲对当今圣上是有拥立之功的,不说皇陵坍塌的事儿,怎么会吃了不少那贾珩的亏?听府上几位父亲的侧妃说,这人领着锦衣府卫到王府耀武扬威,都狂到没边儿了!
忠顺王冷声说道。
说着,瞥了一眼正在认真倾听的高镛,心头一动,挑拨说道:
此言一出,原本凝眉思索的高镛,脸色刷地阴沉如铁,低声道: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