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第1171章 归来者(1/2)

  终宋正文卷第1171章归来者洛阳。

  巨大的回回砲车架在城墙边,民夫们来回忙碌着搬运守城的器械,更远处则是源源不绝的骑兵驰来。

  这里与长安一样繁忙。

  伯颜巡视着,脸色还是显得十分沉稳,将担忧深深藏在心底。贺兰山之战的消息传来之后,大元已经是人心动荡。

  来自关中的大量情报称,唐军已经斩杀了忽必烈;而逃回的元军中有不少人称看着大汗往北面逃走了。

  然而至今他还没有回来。

  在这位大元皇帝出现之前,谁都不能确定哪个才是真相。

  据伯颜所知,安西王忙哥刺却是在这场大败中逃出生天,也许是因为曾被李瑕俘虏过一次,有经验了吧。

  如今忙哥刺、脱忽还在河套附近集结溃兵,守卫河套的同时也寻找忽必烈。换言之,很大一部分蒙古兵马如今掌握在忙哥剌手中。

  伯颜已经收到忙哥刺的信了。

  信上说的都是些该说的话,但忙哥刺拉拢伯颜的意图却很明显。

  如果忽必烈再也找不回来了,年轻的安西王显然正在做担当大任的准备。伯颜还没回信,在事情还没确定之前他不会轻易表态。

  这些是内忧,除此之外还有外患。

  关中那边,李瑕已经磨刀霍霍,紧锣密鼓地在准备北伐,河南首当其冲。伯颜还得要为这一战做准备。

  形势让他感受到了艰难,也许当年金国的武仙、宋国的余玠感受到的就是这种艰难。攻与守便是如此,处在弱势苦撑的一方要困难得多,而如今已经是攻守易势了。

  迫于无奈之下,伯颜甚至越权派人南下去联络宋廷了。

  他很清楚,若没有宋国的支持,他守不住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元。且往后不论是忽必烈回来,还是新皇继位,对于他这个举动只会是赞赏有加。

  目前消息都还没回来,凡事都还说不准,总之守住、稳住是一切的前提。

  伯颜一改以往恢复中原生气的策略,大量征召兵马,坚壁清野,准备坚守到底。虽然艰难,但他自命不凡,有自信能够挡住李瑕。

  有人策马从北面赶过来,匆匆登上城头,却是河南路控鹰卫总管何玮。他快步赶到伯颜身边,道:

  伯颜倏地转过头,眼神中似有光彩闪过。他压低声音,问道:

  伯颜遂大步向城头下走去,何玮四下看了一眼,跟了上去。赶回经略府,往大堂看了一眼,却没看到人。

  伯颜一听便知这是有重要的秘事要议,眼神中的光彩变成了阴翳,还透着些担忧之色。

  不一会儿,三个人走进了伯颜的书房。

  其中两人是控鹰卫,另一个则是书生打扮的汉人,三十岁出头的样子。

  伯颜问道:

  尚文道,说话间四下打量了一眼,似在看是否隔墙有耳。

  纵是伯颜涵养极好,也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他再次问道:

  尚文却是郑重地作了个揖,道:伯颜愣了一下。

  真金?

  再次听到这名字,让人有点恍然如梦的感觉,他早以为真金已经死了。

  「太子逃出沙漠之后昏厥了过去,被一户牧民收留,往西北迁徙了一段路途,因

  此一直没被找到后来他说服了这户牧民,带着他回到了开平,虽历经艰险,然而得长生天与大元历代圣君保佑,终于平安归来。」

  伯颜已皱起了眉头。

  他确实没想到真金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荒谬,让人难以置信,更重要的是,让当前这本就不明朗的局势更加复杂了。

  他当然留意到了,尚文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可事实上,陛下还没有册封真金为太子。他差点便要指着尚文问一句

  然而,伯颜还是很快调整了情绪,感慨道:

  真金毕竟是皇子,皇子能平安归来,为人臣子当然要高兴,伯颜还在这句话里提醒尚文,忽必烈可能还活着。同时,这也是一种试探。

  这种委婉体面的说话方式并不是以前大蒙古国的官员们的作风。

  只是忽必烈施行汉法到现在,除了最重要的嫡长子继承还没有确立,其他各种好的坏的还是学了一些。

  至于内斗争权,却不是与宋国学的,而是原本就激烈,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尚文先是附和了一句,沉吟着又道:

  尚文连忙道:

  伯颜问道,

  他们说的是刘秉忠。

  刘秉聪以前常年居于忽必烈身边,因为被称为。

  这样一个从最开始就随忽必烈开创基业的老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