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第664章 宋寇(3/4)

兑换为铜钱。虽只能兑往日的八成,却已有不少人担心宋朝长据关陇,手中钱币成了废纸……

  二十六日,已有吏员、乡绅挨家挨户要求百姓落籍,尽快兑换钱币。

  这还只是刚开始,但耶律有尚已感受到了变化。

  再两日,已有那些受过廉希宪施政恩惠的百姓开始跑去落籍。

  耶律有尚大为不解,质问了一句“你们忘了廉相的大恩了吗?”

  “废除羊羔利,这不是官府该做的吗?!”

  耶律有尚一愣,不明白这些原本质朴的人是从哪听来这样荒唐的言论。

  他走过长安街头,渐渐在各处听到了这些言论的来处。

  “大宋刑典规定,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严禁复利,收取复利者,处杖责、带枷示众。今我王师入城,大帅下令杖责剥掠百姓之徒,归还不法之利,以示大宋王法……”

  耶律有尚心里暗骂。

  “放屁,你赵宋权贵以借贷剥掠民财才是最登峰造极的。”

  话虽如此,但在眼下李瑕治下的关中显然不是如此。

  李瑕传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廉希宪做得再好都不够好。

  “蒙古无王法,仅焚烧羊羔利之券书,尔等便感恩戴德?蒙古无王法,仅租佃尔等田地,尔等便感恩戴德?尔等不见,那本就是尔等钱财,本就是尔等祖宗之田地!蒙古人以屠刀抢掳,近来不过有人叫他们少抢些许,尔等便口呼青天……”

  这样的气氛中,一日过去,再一日过去,耶律有尚越来越惊慌。

  他发现,庇保他的吕阿大偷偷去落了籍,还把那五十贯钱钞兑成了不到四十贯铜钱……

  “你做什么?”

  “额就是觉得……”吕阿大不善言辞,说不出来。

  耶律有尚愈发大怒,抬手一指吕阿大,提起自己的包袱,大步而出。

  他已不打算再在这破屋子里藏身了,临走前又骂了一句。

  “忘恩负义的东西!”

  吕阿大如遭电击,大步赶出来。

  “额没有忘恩负义……没有!但额也不欠谁的,那年额借了八吊钱……一年一年拼命种地,还了三十多吊,额还欠了谁的!额一直说你们是好官……现在官府要把额阿爷的田还额,额干啥不要?恩公……额没有……”

  说着说着,眼见耶律有尚头也不回,吕阿大又追,嘴里大喊不已。

  渐渐的,耶律有尚跑过村口,不见了身影。

  反而是吕阿大先忍不住哭了出来。

  “额欠你啥了……掰扯清楚啊……”

  ~~

  耶律有尚走了良久,心中犹怒。

  怒的是随廉相六年披肝沥胆,过问民间疾苦,最后只换来如此对待。

  他躲进树丛,想换身衣衫,打开包袱,却是愣了一下。

  只见里面竟还放着四十贯钱。

  再回过头,只见四野苍茫,也不知还能到何处去……

  ~~

  潼关。

  几封信报送到李瑕手上。

  林子咧嘴笑了笑,道:“近日捉了不少在长安的细作,”

  “只能算是民心初定而已。”

  “现在能多派人手往山西为大帅找到张家女郎了。”

  “那我谢谢你,去吧。”

  李瑕整理了一会情报,想了想,让人再将元从正找来。

  “有几个消息给和仪也看看……”

  元从正看过,应道:“看来,长安之事也渐渐顺了?”

  “敌人留下的细作……更像是对我能否控制关中的考验。我该多谢你给的办法。”

  “即便没有学生,大帅一样能想出兑钱的办法,一样能稳定民心。”

  李瑕问道:“你这话真心的?”

  “是。”元从正很诚恳,道:“归根结底,在于大帅治理关中,比廉希宪治理得好。”

  “好在何处?”

  “好在大帅头上没有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的蒙古王公贵族。大帅能做到的事,廉希宪便是想做也做不到。”

  李瑕想了想,道:“你不真诚。”

  “学生所言,出自肺腑。”

  “但没说完,你后面还有转折的话,藏着没说。”

  元从正道:“学生不解大帅何意。”

  “不解便算了,回头再说吧。”李瑕道:“再帮我拟几封信如何?”

  “给何人?”

  “送往洛阳的,给赵璧也好、商挺也罢,内容也简单……我不打算再趁着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大战之际与中原开战了,以免一个不好忽必烈败于阿里不哥,文明的蒙古人总好过野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