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第821章 破镜难圆(2/2)

了败仗,此为不争之事实。我只觉当年投降时几乎就是蒙军兵势最强之时,至于如今……唉。”

  杨文安道:“兄长多虑了,因阿里不哥之乱未曾平定罢了,实力犹在。”

  他并不因蒙军的撤退而沮丧,相反,显得有些兴奋,转身面向杨大渊,拱手道:“叔父,我认为这对我们而言还是好事。”

  “好事?”杨大渊沉吟道:“宋军可抽调出更多兵力支援张珏,岂可称好事?”

  杨文安道:“诸路皆败,损兵折将、耗费钱粮无算,唯有叔父取得进展,功高于诸将;又可借与宋兵对峙之机积蓄实力,学史、张、严家自治一方,管军民之权。自是好事。”

  杨大渊摇头,叹道:“你目光短了,只顾一家之利,却忘了国势若败家也难保。”

  比如大宋就是国势衰败,不能保家。

  正待再说些什么,有校将匆匆入内。

  “大帅,张珏遣使送了口信来,称李瑕邀大帅明日午时在延河渡口隔岸一见。”

  “谁?”

  “说是宋国平陵郡王末将猜测该是李瑕亲自来了。”

  杨大渊一愣。

  再一想,他隐隐已明白李瑕想要做什么。

  但又觉得这反应也太过迅速了,蒙军才退,便马不停蹄赶到这里来拉拢?

  这是什么勤快人……

  “叔父,他是来收买人心的?这就到了?”

  “嗯。”

  叔侄三人沉默了一会,反应各不相同。

  杨大渊抬眼望向窗外,眼神中竟是带着不合时宜的缅怀,像是在想念家乡;

  杨文仲则是不以为然,他虽抱怨大蒙古国的打了败仗,对李瑕与宋国却也没甚好感;

  杨文安则显得有些诧异与不悦,李瑕这一来,似是打乱了杨家谋求成为一方世侯的步伐。

  终于,杨大渊回过头来,似已有了主张。

  他没问两个侄子的意见,但杨文安却是先开了口。

  “叔父,侄儿以为不妨借此时机袭杀李瑕,立下不世之功。”

  杨大渊反问道:“为谁立下不世之功?”

  “当然是陛下。”

  杨大渊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沉默了许久之后,最后还是没答这话茬,自语道:“见见李瑕也好。”

  他起身,又吩咐杨文安道:“你不得自作主张安排人袭杀他,坏了我杨家声望。”

  杨文安不由大奇,问道:“杨家既已举家归降,还有何声望?”

  “我为民背国,污名一人承担便是。兄长当年壮烈殉国,你二人不可做于信义有亏之事。”

  杨大渊说罢,眼神深沉,叹息一声,负手自出了大堂。

  杨文安看着他的背影,颇为不解。

  “也不知叔父一天到晚在想什么。”

  “有何难猜的?”杨文仲道:“叔父一直耿耿于怀的不就是迫于无奈投降,坏了一世名节。”

  “名节?破镜岂能重圆?”

  “难免遗憾,不是吗?”

  “求的太多。”杨文安问道:“兄长呢?如何想的?”

  “都说陛下是雄主,这次雄主怎么就败给李瑕了呢?我真是想不到。”杨文仲道:“李瑕与你同岁,才多大年纪竟能逼得陛下退兵了?”

  “说了,并非陛下败了,是为了北上平叛。”杨文安道:“到时回过头来,一样可并吞天下。”

  “是啊,北上草原,草原更重要……那我们这上面,到底是陛下?还是大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