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第二百零三章 周公监国,西岐迁都(1/2)(2/3)

说道:

  “大王此前曾说,四公子姬旦,忠厚仁爱,能力卓绝,乃是他的左膀右臂。”

  “现在,他患有脑疾,不适合再做西岐之主,将暂居王宫休养生息。”

  接着,他拿出一份王旨,开口道:

  “大王在清醒时,下了一份旨意。”

  “旨意说,他养伤期间,便让四公子姬旦监国,暂领西岐之主的位子。”

  姜子牙话音落下,西岐子民齐齐悲声痛哭,高喊大王受苦了。

  便在这时。

  早已准备好的姬旦走上前来,和姜子牙一起扶着姬发,眼眶微红,哽咽不止,咬牙切齿道:

  “诸位西岐子民,这一次败仗,是我们西岐的耻辱。”

  “但,我们总有一天要讨回这个血债,要为十五万战士,报仇雪恨;也为我父王姬昌、大哥姬考、二哥姬发,报仇雪恨!”

  “此仇不共戴天!”

  城下。

  万人齐呼!

  “此仇不共戴天!”

  姬旦扶着姬发,叹道:

  “我本是四子,二王兄受伤修养,本该是三王兄姬鲜监国。”

  “但兄长之命不可违,我只能暂领西岐王位,代兄监国。”

  姬旦对着姜子牙早已给他准备好的讲说词句,声泪俱下的念了半个小时,感动的万民齐哭,纷纷跪在地上,高呼摄政王英明。

  跪下的万民之中,有几双眼睛,正嘲讽的看着三人。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身为说书人,竟然被西岐的王公大臣在情绪扇动上的能力上给碾压了。

  他们躲藏在人群里,通过暗号将讯息记录下来。

  西岐城前。

  姜子牙为了挽救北伐失败,主导的这一场的政治作秀,足足进行了两个时辰。

  从日出到正午。

  姬旦最后连自己都感动的哭了。

  结果,姬旦看着最后的几句话,无论如何读不下去了。

  这几句话,开头一句分明写着。

  西岐王城西迁诏!

  这是一份昭告天下的迁都诰命!

  此诏书赫然写着:

  自先王北海平叛被囚以来,长公子身陨,先王不知所踪。

  大商,大军压境,意欲废除分封!

  吾周室鉴于暴商无止境之侵略,决定北伐崇贼缴费,西岐民众同仇敌忾,全体将士忠勇奋发。

  ……

  然暴商倾其大军围剿,吾军惨败。

  但吾十五万大军虽战死,民心却仍如金石。

  此乃吾周室复兴之基础。

  然。

  暴商已分兵西进,逼吾王都。察其用意,无非欲挟其暴力,灭我国祚!

  殊不知我周室血脉,无不具战死沙场之决心。

  但兹为统筹全局,行长期反商之计,故将王都移驻陇西,此后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特此昭告天下,周人勉之!

  武王元年。

  ……

  这封迁都诏书,姬旦早已看过,甚至背了下来。

  数日前,姜子牙回到西岐之后,和南宫适辛甲一起,力排众议,先将他扶上了摄政王的位置。

  之后,便提出了迁都的提议。

  当时。

  姜子牙话音刚刚落下,立刻被西岐王族破口大骂,甚至有人要下了他的丞相之位。

  但。

  当姜子牙让他们看到已经出了五关的大商军队。

  所有人纷纷闭口不言。

  下一刻。

  他们全都变了态度,异口同声的支持迁都。

  不为其他。

  只因西岐王城距离大商边境,太近了。

  从汜水关到西岐王城,只隔着金鸡岭、首阳山、燕山三座山脉,中间间隔不到五百里。

  当初西岐先祖被封于西方,为了表示对大商的忠诚,便把王都定在了大商的边界。

  美其名曰。

  朝出西岐,夕可朝商。

  现在。

  这句话,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了。

  姬旦看着手中的迁都诏书,忍了许久还是说不出来,道:

  “丞相……”

  “要不您来吧。”

  姜子牙:……

  他叹息一声,道:“如果四公子不愿读,臣只能请三公子来读了。”

  姜尚话音落下。

  姬旦的声音顿时传下西岐王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