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五百一十四章 翰林该做的事(2/3)

毕竟十七八岁的年纪,任性胡闹也正常,难道还指望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老成谋国?

  大凡士林名人多有个性怪癖,秦状元去搞火器,差不多也被归类为这种名人怪癖了。

  但满朝上下都万万没想到,秦状元这不务正业的,居然真的造出火炮了。

  孔夫子挎刀,能文能武啊。

  内阁不知道这算不算功绩,翰林在修史编书讲课方面做出了事业,按照惯例拟旨奖励就可以了。

  但翰林造火炮这种事,真没有前例,所以就请陛下圣裁了。

  从秦状元本心来说,研发新式火炮是出于对大明的热爱,没想过什么奖励不奖励的。

  却说秦德威得知廷推结果御批了后,一切正式尘埃落定,便彻底放了心。

  自己这正六品词臣的势头还没过去,师叔又当上了户部尚书,必须要更加的低调啊!

  所以秦德威又溜达到了翰林院,闯入学士公房,对温学士说:“我,秦德威,请假!”

  温学士抬了抬眼皮,冷声道:“不准!”

  秦德威十分诧异,不满的说:“前辈您还讲不讲理了?怎么能不让人请假?前两个月都准了,为什么这次又不准了?”

  温学士莫得感情的说:“今日从宫里传来圣旨,命翰林院重新修订、校录列祖列宗的《皇明宝训》!”

  秦德威还是没明白,翰林编书是好事,修完就升官,肯定轮不到自己啊,与自己请假有什么关系?

  温学士又接着说:“皇上钦点,由你秦德威为修纂官,给与三年时间完成!”

  雾草?秦德威大吃一惊,皇上这是抽什么风?

  咱上奏申请的是继续研发千斤重炮啊,怎么下来的诏旨是编书?这两种工作差的可有点多!

  所谓《皇明宝训》,通俗的说法叫做“皇帝语录”。

  就跟皇帝实录一样,每个皇帝都有一本,将皇帝对政事的言论分门分类的编纂起来。

  秦德威默默算了下,从太祖高皇帝到武宗毅皇帝,一共八个人,加起来怕不是几十卷了,四五十万字总是有的。

  现在全靠人工毛笔手写啊,未来三年,翰林工作内容就是干这个了?

  不过皇帝只说让自己干这个,但也没说不让自己干别的?

  温学士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情,这届新人实在太难带了,就说了句:“你还是干点翰林应该干的事情吧!”

  一个状元翰林,不珍惜翰苑时光,在翰林院几乎见不到人,天天请假在外面跑。

  一会儿造火炮,一会儿上下串联折腾廷推,这叫什么词臣啊?

  你知不知道,已经有人在秦诗霸、秦日万之外,又叫你秦大炮了?

  秦德威从温学士这里退出来,又去了隔壁屋子找张潮张学士,询问道:

  “刚刚得知,学生我奉命修订《皇明宝训》,老师可有什么指教吗?”

  张学士冷哼一声,“我教不了你!”

  秦德威恭敬地行礼:“好的,既然老师无可教导,那我就先走了。”

  “回来!”张学士喝道:“你没作过编书这种差事,又涉及到列祖列宗,务必仔细了!正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点翰林该做的事情!”

  秦德威大大咧咧的说:“老师你放心,我绝对让皇上满意!就算我不懂编书,但我懂皇上!

  反正我先低调的混着,等时机到了再交差,反正皇上给了三年时间!”

  “低调”两个字,听在张老师耳朵里,只觉得格外刺耳。

  请不到假,不意味着不能旷工和早退。

  秦德威给翰林院孔目下了个命令,找老版本的《皇明宝训》,搬一套到状元厅,然后他就走人了。

  今晚约好了,去王师叔家里喝点酒,庆祝一下王师叔晋身朝堂核心层。

  户部尚书,六部之中排名第二,掌管全国钱粮和度支!

  所以秦德威就琢磨着,源丰号京城分号的开设,可以开始考虑了。

  能在京城和南京之间业务联通,那金融业才是跨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就是京城情况远比南京复杂,必须要慎重,各方面条件也必须要准备成熟。

  秦德威与王以旂真不算是外人,直入书房,对王师叔行礼道:“恭喜大司徒!”

  王师叔连忙扶起,感慨说:“钱粮事务向来繁难,户部政务千头万绪,顿感肩上似有千钧重担啊。”

  秦德威随口道:“待我得了空,去户部坐一坐,帮你理清了头绪。”

  王师叔无语,他感觉主动提起工作是个错误。

  秦德威唏嘘道:“就是我为了师叔你,折腾的过了火,眼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