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八百九十二章 可以动手了!(2/3)

  亲中堂满意的点了点头,三路军事准备中,对戚继光这路也能略略放心了。

  虽然戚继光年少未必靠谱,但他爹经验丰富,又是义乌戚氏出来的人,正合适搭配戚继光一起去义乌募兵。

  当初在德州遇到戚继光后,秦中堂就派人去登州给戚景通送信,请戚景通南下。

  对于戚景通而言,这次也是必须要来的。

  秦中堂明显想给自家儿子机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发达机会,但同时秦中堂又顾虑儿子年纪小。

  当父亲谁不是望子成龙,当然是能帮就帮了,全都是给儿子挣功勋,打辅助也值得。

  哪怕是高龄出动,死在差事上,也足以瞑目了!

  就当秦中堂专心在浙江搞事业,从兵备到贪污、走私、修庙、整人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的时候,京城里有些人终于放心了。

  严阁老虽然亲儿子不在身边,但还有个干儿子赵文华,目前正在通政司做官。

  严阁老将赵文华放在通政司,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监控奏疏。

  最近赵文华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情报分析,将一封封各种各样的奏疏汇总起来后,得到严阁老所需要知道的结论。

  酷暑过去,秋风乍起,赵文华在今晚潜入了严府,向义父禀报说:「通过近期奏疏可以断定,那秦德威算是稳在浙江了!

  第一,目前各项事务都在一个刚开始启动的关键时候,秦德威肯定抽不开身,离不开浙江,更不会返回京师!

  第二,秦德威做事操切,同时启动的事务有点多,这肯定要消耗大量精力,所以他很难顾及到京师这边事情了!」

  严阁老自言自语道:「难道动手的时机

  已经到了?」

  赵文华有点兴奋的说:「依我看,现在就是秦德威最无暇他顾的时候,而且又很难回京师,绝对是动手良机!

  所以请义父早下决断,尽快对秦党动手吧!」

  赵文华之所以兴奋一方面是不甘于寂寞、好出风头的天性,另一方面则是眼馋秦党占据的那些位置。

  如果摧毁了秦党,自己去户部当员外郎好,还是去兵部当郎中好?好难抉择啊。

  严阁老又思索了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说:

  赵文华:

  莫非自己出现了幻听?还是义父出现了口误?

  刚才研究了半天秦德威,怎么最后要动手的对象不是秦党,而是翟銮?

  赵文华又试探性的问了句:

  严嵩点头道:

  赵文华不太情愿,如果打击势力范围比较广的秦党,肯定能空出很多位置,瓜分胜利果实不敢说人人有份,但他这样的肯定能受益。

  但假如只干掉光杆首辅翟銮,也就只能空出首辅位置,除了义父严嵩能晋位,别人都得不到太多直接好处。

  赵文华又说了句:"义父请三思!」

  严嵩在某些方面有点像秦中堂,做出的决定是不容别人质疑的,"你不必多嘴!」

  赵文华不敢再反对,又问道:

  严嵩回答说:

  赵文华有点疑惑的说:

  大明科举虽然在制度上是公平的,但永远少不了潜规则。抓住证据的那叫舞弊,抓不住证据的就是潜规则了。

  只要没有实证,又不是特别过分到一口气录取几十个老乡这种情况,舆情上也就认了。

  比如张潮张老师和秦德威之间,大家都知道肯定有点猫腻,但抓不住任何实证,也就只能承认了,连半点非议都没有。

  所以如果想拿科举舞弊来攻计首辅,除非有实证,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

  严阁老就透露了一点信息说:

  赵文华惊了,义父藏得真够深,原来从去年就开始布局了,居然主动安排翟銮两个儿子中举!

  去年当乡试同考官向刚当上首辅的翟銮示好时,只怕翟銮以为这是首辅的福利。

  别人主动来巴结首辅,录取首辅的儿子,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么?

  而且翟銮也想象不到,帮忙舞弊的人会舍弃自己前途,去充当。

  所以翟銮肯定完全没有提防,那么多权臣在科举上搞潜规则都没出事,他翟銮又怎么可能出问题?

  赵文华说,而且总觉得义父说不定还藏了一手,既然乡试有问题,那后面的会试呢?

  严阁老又嘱咐说:

  放出风声的目的,就是一种试探,没有上来就亮出底牌的道理。要看看各方初步反应是什么,然后才有的放矢的亮出底牌。

  同时也是在占优的局面下,对程銮的一种压力,没准能逼迫翟銮自乱阵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