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第九十六章 《爸爸,去哪儿》爆款(4/4)(1/2)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正文卷第九十六章《爸爸,去哪儿》爆款沈旭东以前一直以为,女生要掌握的无非是吃进出三个选项。

  基本上能做到无齿感的,别的活也不会差。

  还是天真了…

  晚上9点,沈旭东洗完澡,接到电话,是PPTV的王晓晖,汇报了《爸爸,去哪儿》的第九期播出的情况…

  目前为止,《爸爸,去哪儿》已取得了18.4亿播放量;

  豆瓣评分9.1分,是同时期综艺类节目中的最高分;

  微博同名主话题32.9亿阅读量、1123.2万讨论量,连续17天高居微博网络综艺节目实时榜榜首!

  与此同时,深圳卫视也靠着《爸爸,去哪儿》直接崛起,连续两个月收视率排名第一,把同期播出的《天天向上》狠狠踩在脚下…

  最关注的收益问题…

  VIP付费拉新超过1400万;

  冠名费1.2亿——节目筹备时广告商的撤资、开播前媒体群嘲…

  原本冠名的某牛奶品牌,临时决定撤资,农夫山泉顶上…

  直接成了爆款!

  而且是现象级爆款。

  农夫山泉冠名费1.2亿,之后还有一堆广告插入,包括麦当劳、小米手机、蓝月亮洗衣液,对了,还有某酸奶品牌。

  原本沈旭东的计划是第一季赚个口碑,拉新最重要!

  第二季疯狂捞钱;

  现在看来,第一季差不多就能回本了。

  挂断电话,沈旭东回到房间,白老师…不对,刘韬已经换上了工作人选送来的新衣服——之前那套撕碎了…

  看到沈旭东,直接问他:“…为什么没《妈妈去哪儿》?”

  “什么?”

  “你不是在讨论《爸爸,去哪儿》么?为什么没有‘妈妈,去哪儿?’”

  “爸爸和妈妈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略有不同,妈妈一般是孩子主要的照顾者,也会参与孩子成长教育,爸爸负责赚钱养家,而且,户外活动,父子之间的互动在节目效果上和亲子关系层面,显然都更好。”

  刘韬想了想,问:“你是策划者嘛?”

  “…也不算,我就帮着出了点主意…”

  “那…下一季可以让我老公带着孩子参加吗?”

  沈旭东想了想,然后很诚实回答:“我也说不好,其实最开始我们说服刘晔很困难…但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的,估计第二季应该都会踊跃参与…”

  “你说话也不好使?”

  “…行,我打个电话吧,不过,你得说服你老公吧?”

  “没事,反正他在家也没事干…”

  ……

  PPTV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精品内容输出…

  一家在线视频网站!

  参考的是奈飞模式。

  其实,奈飞能起来,靠的是美国强大的影视业制作能力。

  利用网络本身的精准用户定位来增加用户付费。

  可以认为是在原有的行业收入基础上开辟了一块全新的战场。

  因为传统电影、电视来说,大投入的产品,因为投资回报限制其创作必然会追求所谓的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在题材选择、创作方法上都会有一定的约束。

  而奈飞不一样,它的订阅制和网络平台导致的就是可以不追求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来进行创作,只要能够通过精准覆盖目标用户群,依靠提前收回的订阅费用就有可能达到收支平衡甚至有利润。

  但这个前提的存在依据是美国强大到溢出的制作能力和产能。

  《权力的游戏》、《纸牌屋》只需要一个挂名的总导演,剩下的交给副手拍摄…

  这种生产模式,怎么学习?

  孔笙、张永新两人接了《三国》,就知道之后的十年甚至十五年都要忙活这一部电视剧了!

  除非他培养出合适的替代者…

  很难啊,这两人几乎是内地电视剧导演的天花板…

  当然啦,沈旭东也不是抓着他俩不放,《三国》属于季播,只要他们能够保证每年一季,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

  原时空,内地流媒体行业发展不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制作能力不行!

  影视行业的改革松绑几乎跟互联网腾飞是同步的,影视行业本身没有完成工业化改革和诞生足够有话语权,互联网已经大肆进入影视圈。

  这种前提下,影视制作势必互联网资本的附庸。

  互联网资本试图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重新构建影视行业的基本规范,导致了整体的模式彻底违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