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发言(3/4)(1/2)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正文卷第一百一十四章发言“感觉老张焕发新的活力了!”

  “他这个人喜欢新东西,喜欢新的故事…他加盟你们公司,听说你们一次性提供十几个剧本供他选择…”

  沈旭东点头,然后解释:“我们想过他会同时筹备项目,但真没想到他会同时推进…都不带休息的!”

  “岂止是不带休息,他经常一心二用…”

  陈导明插了一句:“《寄生上流》真是走运…”

  “怎么了?”

  “要是再晚一段时间,估计不会让你上映的!”

  “…我批评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

  “不利于国家形象…”

  沈旭东还想狡辩几句,忽然就闭嘴了,他想起《寄生虫》即便拿了奥斯卡,这部电影依然没办法在大韩航空、韩亚航空等韩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上看到…

  确实有限制级场面。

  里面有一段青色戏!

  很有必要的!

  儒家思想较为保守的传统文化里,家人之间,尤其是长辈晚辈异性,多数是羞于谈性的,哪怕是性教育。

  在这种背景之下,父亲和家人不得不藏在桌子底下听别人云雨,而且紧挨着女儿,这种心理上的折磨是非常剧烈的。

  把沙发上两人的性ai,变成了他们对桌子下一家尊严的强jian。

  这也是之后父亲的暴起杀人的最直接诱因…

  不过,《寄生上流》确实有点不契合实际…

  很多挑刺的说‘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中产阶级对上层、底层的幻想!’

  沈旭东摇头:“这就是个寓言故事,单纯从电影本身来讲,通篇稳定机位,灯光摄影十分炫目,表演舞台化,配乐巴洛克弦乐,几乎完成电影的“视听“本身,成功平衡了艺术和商业,这给现代电影立了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就是很闷的艺术片也能拍出抓人的商业节奏。”

  李雪健也点头:“这部电影,确实厉害…我感觉张艺某倾尽所有了!”

  “那也不至于,其实,我更喜欢《燃烧》还有《年月日》…”

  “《燃烧》?”

  “根据村上春树的《烧仓房》还有威廉·福克纳《烧马棚》改编的…在一次送货的过程中,年轻的外卖员钟秀被正在人行道上做促销活动的晓彤所散发的魅力所吸引,这个年轻女孩之前曾住在与他相同的街区。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她请求钟秀照顾她的猫咪。旅行回来后,惠美向他介绍了本,一个她在旅途上认识的神秘男人…”

  沈旭东大概说了一下《燃烧》的剧情,然后道:“这个故事更现实一点,落点也是阶级…”

  陈导明脸色复杂的看了看沈旭东:“伱都怎么想到的这样的剧本?”

  “多看书…”

  “所以,你厉害啊…”

  “也没有,我就是想的比较多。”

  “我听说《燃烧》这个本子最开始你想执导?”

  沈旭东点头:“对…”

  “为什么让给张艺某了?”

  “他喜欢么…而且他有能力做得更出色…而且我本人对这类电影也不是很偏爱…”

  三人聊了一阵,各自回去休息。

  走之前,陈导明特意叮嘱一句‘明天的发言,要斟酌!’

  ……

  对的,沈旭东要发言…

  他也没客套,直接起身先抱歉:“我要讲的有点犀利,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权当一种情绪输出。”

  “你说,我给你兜底!”

  得到首肯,沈旭东笑了笑:“其实这次座谈会算是延安文艺讲话的一种延续。

  很多人不太了解为什么会有延安讲话,我查了一下资料,其实,延安文艺讲话的背景是当时的鲁迅艺术学院,周围住的都是老百姓,可是,他们常常关起门来在礼堂里演出,观摩技巧。老百姓批评他们是:“关门提高。”他们甚至在下乡演出时,也是演外国的节目,老百姓反映听不懂、看不懂,很有意见。

  这个事引起了教员的重视…”

  “我也算个作家,虽然一直没有进作协,但我对文学有一点浅见,什么是文学艺术?

  按照我们有些作家的话来讲‘我有一种偏见,文学作品不应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

  这个对嘛?

  这个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教员早就说过了‘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究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我说两种都需要,问题是在对什么人。’

  ‘歌颂不等于粉饰,歌颂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粉饰纯属捏造,同样,批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