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第2章 看电影去(1/4)(1/2)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正文卷第2章看电影去两年过去,沈旭东依然保持单身…

  而且很少跟新人探讨艺术,

  但不是他对艺术交流没有兴趣了,更不是没有新的选手——这俩年,女团兴起,出现了很多质量不俗的新人…

  圈内出现了一个新词:发妞!

  嗯,就你想的那样,很多经营女团的老板为了打入圈子,见了面直接贡献女团!

  就像派发名片一样…

  但她们够不上沈旭东…

  沈旭东的交际圈子很狭窄的,基本就几个室友还有公司同仁以及几个导演。

  以前还要跟电视台、院线虚与委蛇,攀交情啥的…

  有事没事参加个酒局,出席一下圈内聚会,商务会谈之类的。

  现在,完全没这个必要!

  除了官方举办的活动,需要他出面撑场子的那种,他会出席,大部分活动,根本见不到他…

  类似发妞的低端场合,根本不可能出没!

  挺好的,自由时间很多,沈旭东甚至把《花束般的恋爱》、《漫长的季节》写了出来,去年年初、年尾发售,前者上市60天后,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后者更快一点,50天破百万…

  80后三大写手,仅剩下沈旭东依然孜孜不倦的写作,每年都会有新作品问世,而且写的还不错。

  对了,《乘风破浪》是2015年元旦档上映,票房9.6亿,还不错——毕竟成本6000万,力压《一步之遥》的4.3亿…

  扯回来,沈旭东最近俩年很少公开露面,微博也只是发一些日常,但在私人感情方面,他跟陈郝确实越走越近了…

  两人同居了!

  虽然没有正式确认过男女朋友关系,但公司包括外界都知道他俩的关系…

  挺惊讶的,毕竟陈郝比沈旭东大6岁!

  以沈旭东的身价,完全可以找比他年轻的姑娘…

  圈子里的大佬们都是这么干的。

  很多30多岁、40几岁的大叔都找了比自己小一轮或者两轮的年轻肉体…

  沈旭东自己也考虑过,但他不能接受陈郝跟别的男人,所以,就这么继续吧。

  《人民的名义》是沈旭东工作室继《山海情》、《觉醒年代》之后的第三部大戏,全都是跟央视合作,之后还有《破冰行动》、《狂飙》、《扫黑》三部曲…

  沈旭东改了一下角色定位,把男主角让位给了李达康,侯亮平那条线作为辅助线…

  毕竟原版《人民的名义》,侯亮平对比祁同伟,太吃亏了!

  祁同伟是什么人?

  汉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学生会主席,他有深入骨髓的傲气,还有敢作敢为的狠劲,还有作为男人的责任与担当,毕业了,却被分配回偏僻山区的司法所,整整待了18个月,期间,他为了能够见到陈阳甚至加入了缉D队,在和毒贩恶战中身中三枪。

  然而、在权力的左右下,他还是没有能够去BJ与陈阳相见。

  侯亮平也说了‘我在经济侦查处待了一年两个月,这不是小艾在BJ了,长期分居不是办法,我才调回到BJ!’

  在汉东省呆了14个月,就直接调任中央,我很想问问汉东省的那几万名干部队伍,有几个不想要去中央呢?

  凭什么?

  而作为旁观者的侯亮平和钟小艾聊起这事情,钟小艾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一次权力小小的任性,只是没想到,权利小小地一任性,就让一个大好青年的理想抱负随风而去了…

  侯亮平还说什么‘就这样随风而去了,理想抱负纸糊的?还不是自己身上出了问题!’

  理想是纸糊的?

  挨了三枪、用生命努力过的理想也能叫纸糊的?

  在这件事上,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否定他的努力。

  祁同伟经历的这些事情在侯亮平口中就是“纸糊的理想”,说的就好像他为了和钟小艾在一起挨过七八十枪似的。

  这样的角色对比,但凡有脑子的都不会喜欢侯亮平…

  李达康不一样,他很复杂,第一,他不贪,但却客观上成为了腐败分子的保护伞;第二,他非常勤政,非常努力,但客观上造就了孙连城等一批懒政的干部。

  这个人物可比侯亮平有意思得多!

  这么个人跟祁同伟对立起来看,然后让侯亮平打辅助,这才有意思嘛!

  侯亮平对比祁同伟,完全被后者碾压…

  哦,陈郝扮演高小凤…

  ……

  “除了张新成,其实陈星旭也不错…”

  “已经签了,他古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