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第二百零六章 不是什么玩意都能重启的…(2/3)(1/2)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正文卷第二百零六章不是什么玩意都能重启的…关于中美电影差距的问题…

  其实,我们这代人真的赶上了好时候。

  首次接触好莱坞大片就是《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肖申克的救赎》、《黑客帝国》这种足矣载入影史级别的佳作!

  所以,后来的好莱坞制作,让人吐槽!

  也确实,完全沦为流水线一般的模式化制作…

  《速度与激情10》、《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

  剧情和对白弱智无比。

  台词都想学漫威风格插科打诨的段子,演员们油腻的把一个谁都知道的梗正过来反过来说,而到了真需要叙事时,演员念台词如ai一样机械生硬…

  烂到爆!

  但,实话实说,从制作水准上讲,好莱坞电影可以说是碾压大部分国产片…

  好莱坞电影基本还是以大投资大制作的超英电影为主,因为好莱坞影片面向全球市场,所以这些影片的制片成本动辄上亿美金,所以无论是制作规模还是特效水准,国产电影都难以望其项背,制作水准这一块,好莱坞完胜…

  为什么卖不动了?

  好莱坞影片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工业预制菜,比如肯德基和麦当劳,水准下线高,但想要做出改变和创新会很难…

  其实,无论好莱坞,还是香港,都是它们自己的问题。

  因为它们的老片子现在看依然很好看!

  扯回来,沈旭东接着道:“我觉得本土电影崛起的第一标志绝不是打入国际,而是先占据本土生态位,你得让本土观众喜欢本土电影…

  早些年,我们的电影圈喜欢迎合西方的口味。

  这个逻辑就是,外界认可→为国争光→本土观众再被吸引观看。

  然而这个逻辑之下,外界认可比本土认可更加重要,那么本土电影被打上了异域色彩不说,久而久之也就了产生外来文化高于本土文化的固定印象,本土文化还想发展确定不是开玩笑?”

  “在本土观众都没照顾好的情况下,就想着打入国际,最后两样你都不会有。”

  “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一批不在乎外界认可,仅服务于本土观众,中国电影才能逐渐在本土拿回失地。”

  “别跟我谈文化输出,很多人认为光本土认可没什么用,外界认可才是真的好!我一直认为文化输出是外溢,而非迎合。”

  顿了顿,沈旭东补充了一句:“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比世界第三到第十的国家电影市场加起来还大,我们当然要侧重内地市场。”

  “你们所谓海外市场,其实就是发达国家“黄金十亿人”,尤其是北美,但是说实话,中国电影能不能被这个市场接受,显然是国家政治层面的问题,和电影制作的关系已经不是很大,你拍得再好,人家就是不给你安排银幕!”

  “那为什么之前很多电影在海外卖的很好?”

  “…因为有猎奇感…”

  ……

  从《泰囧》开始,网上一群自媒体唱衰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

  确实,《泰囧》也好,《唐探》也罢,海外票房都挺低的…

  《一镜到底》还行,海外卖了一千多万美元的票房。

  当然,还是比不上三国系列——《卧龙》全球票房超过3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接近1.4亿!

  占比40%以上!

  到了《泰囧》、《唐探》只能窝里横?

  其实,三国系列,欧美票房也不咋地,主要靠亚洲市场!

  海外观众,尤其是欧美观众,不习惯看字幕的…

  ——人家不需要看字幕。

  另一方面,喜剧这类东西,确实很难走出国门——卓别林只有一个。

  但自媒体不管这些,他们从票房数据得出结论:中国电影在退步。

  就很淦!

  蛮正常的,这帮自媒体要么收钱办事,要么纯粹是反思心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台湾停电那几天,中国互联网各大平台一下子清净了…

  ……

  《霍比特人》没能挑战成功,《唐人街探案》依旧把持着单日票房冠军宝座,然后《悲惨世界》上映了…

  也不行!

  《悲惨世界》是一部歌舞片…

  天然跟中国观众审美相悖!

  内地首日上映,排片没到10%,票房自然高不到哪去!

  哦,之所以提及《悲惨世界》,是因为它上映的时间是2月28号,《唐人街探案》上映19天,累计票房13.41亿,超过了《阿凡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