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426章 发展与变革(5/7)

展,这一关必须闯,否则在未来的人事变革中,还要蒙受更大的损失。

  包括老彪子、闻三儿这些人,在回收站发展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便不能再负责具体化的业务,是跟不上时代进步的。

  如何变,如何准备,这是回收站在未来十几年内必须面临的重大抉择。

  有这十几年的存在,可能未来他们能走的路更长远,更有自主和决断。

  回了老彪子的信,回了西琳的信,又看了边疆的报告,以及钢城的报告书,总算是对自己产业大概情况有了个了解。

  这里当属边疆的发展最为薄弱,盖因边疆回收站的成立时间太短,基础太过于薄弱。

  这还是有许宁过去边疆办事处主持工作,对他们照顾有加呢。

  再加上承接办事处与地方的业务,早有大商人的底子在,不输于零基础起步。

  丁万秋独当一面,很有干劲和闯劲,为了早日去港城,也要有资本完成自己的目标,他是豁出老命了。

  肖建军年轻,但有思想有文化,更跟着丁万秋学着真本事,他的发展才是李学武最为看好的。

  至于说大春和赵老五,两人的发展因为家庭出身和教育、成长背景关系,限制了未来进一步提升自我。

  即便是有时代的机遇,有平台的辅助,这样的人也难当大任。

  不是瞧不起人,恰恰相反,李学武对他们更为看重和依赖。

  高端人才在未来是不缺的,缺的恰恰是核心层面的忠诚力量。

  有些人能力高,赚钱能力强,但不好把控。

  资本只需要在关键位置放一个可信赖的人,起到钳制作用,那整个生产链条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李学武尤其钟意大春,比较赵老五具有灵活的头脑,但同样拥有做事的底线。

  即便明明知道李学武驱逐了张万河,但他依旧选择了听从命令,前往边疆开拓进取。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李学武驱逐的仅仅是张万河的人,并不包括所属势力和关系。

  甚至张万河的儿子张大勇还在俱乐部上班,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山上的老家也是一样,除了那些动手伤人的,其他人家并没有遭殃。

  成王败寇,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况且吉城的西琳并没有要求大强子对那些人的家属赶尽杀绝。

  她不是这样的人,李学武也不是。

  为什么调走丁万秋?

  因为丁万秋不怕这个,他甚至想要用那些人来换取李学武的信任和支持。

  李学武不是杀人狂魔,虽然他不讲究什么祸不及家人那一套,更不会固执地以为山里的家属跟这件事没有一点关系。

  但他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

  求财不求命,杀人永远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深渊。

  所以,大强子深刻领悟李学武传递过去的信息,只是将他自己坏到了村里人的对立面,并没有恶到人神共愤。

  吉城,是相对于

  边疆回收站发展第二弱的单位。

  这跟吉城的工作迟迟没有打开有一定的关系,更因为轧钢厂的办事处在去年下半年才实施联系也有关系。

  加之张万河在本地的势力盘根错节,整理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造成了去年吉城回收站的发展起步早,发展晚了。

  不过也要看到下半年李学武去过一次后的实际情况,盈利情况已经快速扭转。

  贸易调度方面,依靠钢城本地优势,通过铁路线连同吉城和奉城,老彪子也在同西琳合作,双方向进击奉城市场。

  木材和山货已经成为轧钢厂贸易链条上的特殊商品和热门选择。

  这是大宗交易,每一次的运输都是成火车皮的往外运,利润高的惊人。

  仅茶淀农场一项业务,需要为下半年甚至年底实施制造的船舶工业备料备工,现在的原木储备就得开始了。

  所以,京城一监所、茶淀农场、交道口回收站等多方投资建设的大型木材加工场在机械设备还没有完备的情况下,成火车皮地储备起了木材。

  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根本不用考虑运费或者资金积压。

  甚至李学武都愿意把手里的资金储备换成木材进行储备。

  很简单的道理,阴干木材经过茶淀农场几乎0成本的加工后,便会成为热门市场所需要的家具或者装修耗材。

  尤其是大姥等人正在研究设计的组装家具、供个人需要选择的家具等等样式,一旦开始制备,必然会打开销售市场。

  与一监所合作的造纸厂和印刷厂,基本上就是印钞机一般,不断地创造着利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