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1056.谋天下(1/6)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正文卷1056.谋天下凭心而论,许鑫如今对丝路电影节的改组,心态已经很平静了。

  最初的时候,对于“丝路电影节”,所有人的心里想法都挺一致的。

  那就是按照三大的标准,办一个属于天朝的国际化电影节。

  或许,丝路电影节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做到与欧洲三大齐名,但包括许鑫在内,大家一开始的想法也没打算直接叫板欧洲三大。

  别人不提,许鑫最开始的执念,就只是搞一个不分猪肉,具有含金量的电影节,仅此而已。

  而三届电影节下来,事实证明,他的理念没有错。

  在西影厂的大力推动下,表面,几乎所有奖项的颁发,都没有出现过什么特别大的争议。

  哪怕是第二届时,无论是《万箭穿心》还是《烈日灼心》这俩垄断了奖项的情况。

  别的不提,丝路之后,《烈日灼心》在柏林也赢麻了。

  由此佐证了丝路电影节的含金量。

  3届电影节办下来,观众对于这个奖项含金量的认可……其实在国内已经起势了。

  这点从《万箭穿心》这种小到不能再小的小成本电影却换来了高票房,就能看出来。

  否则,连宣发都做不起的他们,凭啥获得接近一个亿的票房?

  由此可见,观众们对这份奖项殊荣是认可的。

  而这份表象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正在处于良性循环的市场萌发。

  第一届丝路创投会,投资人、电影人的交流下,创投会交出了一份相当令人满意的答卷。

  1.36亿的交易额度。

  对于一个刚刚涵盖了交易属性的电影节,并且还是第一届……这份交易的额度已经不少了。

  更别提,那是10年。

  10年,票房还没到井喷的时候,1.36亿的含金量可真的不低了。

  而第二年,这个数字直接飚到了3.5亿。

  翻倍增长。

  今年更是总投资达到了8.12亿这个数字。

  12月初的时候,许鑫看到了北影的一篇调查论文,调查了今年1到11月的全国电影票房体量数据。

  12月还不算,光是这11个月里,全国电影总票房就来到了209亿元这个数字,同比去年11个月增长百分之27。

  其中,最振奋人心的是,国产电影票房的占比,达到了百分之58。

  这是第一次,国产电影在票房中占据优势。

  去年的数字是百分之48。

  接近。

  但还是没赢过进口片。

  这说明什么?

  说明华语电影的市场需求在扩大。每年都在增长。

  而这份市场需求下,搭建一个公开、透明、安全、合理的交易平台,是大市场趋势。

  丝路电影节刚好就赶上了这个风口。

  以每一年都递增至少一倍的数据,开始扩大。

  而这份8个亿的交易额度答卷之中,又会为明年的电影票房做出多少贡献……坦白地讲,谁也说不清楚。

  可如果按照今年的比例来算,二百亿的百分之58。

  116亿的票房虽然无法用具象化的等比例压缩来计算成本,可用最不科学的数学概率来进行一轮压缩。

  对半赚。

  116亿的票房,58亿的成本,8亿的交易额是从丝路电影节上走出去的……

  这么一看,其实丝路电影节的潜力就很可观了。

  当然了,必须得说一嘴,这种数字是许鑫自己估摸的。具体的年度报告,他还没看到。而这种算法其实有点奥氏体304一元硬币对比法的味道。

  属于很荒谬很不符合逻辑的那种。

  可饶是如此,一个成立3年的电影节,已经把市场交易份额开始展望十亿这个级别,也足够夸张了。

  这份蛋糕……西影厂想独吞,基本不可能。

  更何况,当初的他们还取了个丝绸之路电影节的名字。

  就像是一种因果关系一样。

  他们挪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千年气运。

  一朝得势后,该去回馈一些事情了。

  于是,海上丝绸之路那边来寻求合作。

  一开始西安还不乐意……但在天下大势方面,其实“没的选择”这个选择,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许鑫倒不怨。

  虽然一开始他觉得丝路电影节还没准备好与国际接轨。

  先在国内稳固个5年8年的,到时候再转变成国际会更好一些。

  但……现如今浪潮袭来,国家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