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六百六十五章 犯事勋贵被流放后有多难受(1/3)

  万历佑明正文卷第六百六十五章犯事勋贵被流放后有多难受无独有偶。

  暹罗国王纳黎萱也在得知大明皇帝下诏声讨德川氏自立幕府非礼而要求其停止破坏礼法的事后,直接拍案而起,对大臣勃生等说道:

  “这就是当今上国皇帝陛下的伟大之处!”

  “以上国之威,维护礼教纲常,之前的缅甸莽氏乱礼,圣皇兴大兵而讨之,这次对德川氏亦如此,真正不愧为天下英主啊!”

  勃生听后则在这时回道:“殿下英明,有这样伟大的天下共主在,我们应该予以配合,一起维护天下大礼,使之成为天下共识,而无人敢犯!”

  “这样,我们国家的社稷宗庙亦能得到长久延续。”

  “没错!既然圣皇有匡扶天下大礼之雄心,我等同为正统嫡脉,自当继续举全国之力支持。”

  “传我旨令,给大明皇帝陛下上本,就说我暹罗国愿为大明皇帝陛下出兵倭国,征讨德川氏。”

  纳黎萱这时说道。

  勃生忙称遵旨。

  这个时代,大明与周边许多藩国是有自己的国际准则的。

  而这个准则就是要阻止每个国家有篡位的情况发生。

  篡位被视为坏大礼。

  大明作为宗主国也是靠维护这种礼法来获得国际名望的。

  每每大明皇帝一旦愿意去维护这种礼法,其他藩国都会因此对大明更加一条心,毕竟他们不希望自己被国内的野心家篡位。

  现在朱翊钧要求德川氏不得自立幕府,算是真的戳中了这些外藩的心,以至于他们比朱翊钧自己还积极。

  而其实,朱翊钧要收拾德川氏也并不只是维护正统地位必须经由自己决定的礼,也是因为德川氏没有足利氏好控制。

  同时,还有扶持弱者在政治上获得更高的地位,可以在经济上得到更大的好处的原因在。

  当然,朱翊钧维护任何藩国的正统必须由自己这个大明皇帝承认的礼,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将来这些正统国君要想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就必须在经济上给大明做出更多的让步。

  不然,大明随时可能会撕票,会废掉他的正统地位。

  总之,朱翊钧的志向就是通过改造礼法,建立一个利益对大明最大化的国际秩序。

  凡是遵守大明皇帝所定礼法的,可以继续做自己国家的奴隶主,不遵守的就得等着被大明联合所有藩国给消灭掉。

  这些年。

  朱翊钧改造礼法后带来的效益是看得见的。

  不说别的,就算是惩办国内犯人的烈度,都减轻了许多,不再以灭族杀戮为主,而开始以流放为主。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内部矛盾没那么剧烈,有更符合得胜者利益的处置方式。

  就拿最近戚继光内阁开始推行的奢侈税来说。

  原襄城伯李应臣、诚意伯刘世延现在就应该感到庆幸,毕竟皇帝没有因为他们阻止和对抗奢侈税而选择杀他们,而只是流放他们。

  不过,李应臣和刘世延现在没有多庆幸。

  对于他们而言,流放也让他们很难受了。

  要知道,这些老牌勋贵早就养尊处优惯了,遇正事一个比一个废。

  如历史上无论是李自成入北京城还是清军入南京城,大部分勋贵都直接投降跪迎,毫无血性,但在欺民兼并这方面却一个比一个积极,以至于一个个富得流油,饶是到了明末,都有勋贵富有的能做出怒砸十万金买名妓为妾的事来。

  所以,对于李应臣和刘世延这些老牌勋贵而言,流放蛮荒简直就如同要他们的命。

  “我还不如死了算了,呜呜!这样没准还能埋在中土。”

  “虾夷是人待的地方吗,我真是生不如死啊!”

  李应臣这时就站在去往虾夷的船上,迎风落泪。

  跟着他一起来的几个义仆倒是没有落泪,而是见此越发的替自己老爷伤心,也就都咬紧了牙,同时也时刻盯紧着李应臣,害怕李应臣真的跳海自杀。

  而等李应臣到了虾夷,看见虾夷漫山遍野的草原与寥寥无几的人口后,就更是悲伤,一时只问着来接收他的驻地明军把总沐昌勇:

  “目前流放来这里的人能活多久?”

  “这个不知道,目前还没有老掉的。”

  沐昌勇回道。

  李应臣很是意外的问道:“没有?”

  沐昌勇瞅了他一眼:“李叔,我还能骗你?我也是因为流放来这里的,我本是黔国公府的二房庶子,因为私开金矿,被流放这里,如今已有六年了,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成了这里的把总。”

  “你也是勋贵?”

  “还是黔国公府的?”

  李应臣这才喜笑颜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