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142章、他戏太足了,显得滑稽(2/4)

,侯爷您一听就知道。”

  张鹤龄当然知道,但他不确定方沐贤的这个干儿子知不知道。

  “今天出了什么事?”

  “午前,户部照磨到了侯府,说是康陵督造一事还短三份誊本要用侯爷的印信。”

  张鹤龄想起方沐贤之前说过的:康陵督造的事已经和户部、工部交办完了。

  “要本侯爷亲自去?”他想着一种可能,心惊肉跳。

  “干爹说,侯爷最好先借故再返回通州,等干爹先去探探虚实。”

  张鹤龄瞥了瞥远处的城门,心跳加快。

  城门内外一切如常,没有半分出事的模样。

  能赌吗?

  张鹤龄很害怕,心里也把方沐贤骂得狗血淋头:不是说不论再怎么查,也只会查到是钱宁、江彬余党生事吗?

  “……本……本侯爷忽然想起账目不对。”他仓促期间来不及多想,“调转马头,回通州!”

  去了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找艘船南下,然后随便找个地方靠岸躲一躲,看看形势。

  万一呢?

  此时此刻,方沐贤也得到了回报。

  他很自信张鹤龄会被吓得不回城,那就够了。

  “二信,去跟侯爷汇合。带着他,尽量躲,躲得越久越好!”

  他嘴角挂着一丝有趣的笑意,如此行事,应该不会有任何一人能想到。

  《野记》,日精门的一把火,东南莫名其妙的两刀四箭,现在就该由他自己再去燃最后一把火了。

  应该都觉得就算自己异常聪明警惕,但应该所图甚大、必定惜命吧?

  那可就错了!

  “干爹!”中年模样的汉子眼含热泪。

  “我这一生能做成这几桩大事已经足够了。”方沐贤微笑着,“和四悌见机行事,如果情势不对,就留着有用之身弃他而去,出海找我二哥。放心,只看现在城里都静悄悄,就说明要么只是我多虑了,要么则是不愿生出乱来。你只要出了城,就会有法子,干爹信你。”

  中年汉子跪下来磕了几个头,抹了抹泪掉头出门。

  方沐贤开始整理衣服,他慢条斯理地梳好了头发之后,又对着铜镜端详了一下自己的容貌。

  随后,他施施然出了门,就像一个悠然闲逛的中年读书人,还脸带微笑地时不时看看这里的店,那里的行人。

  一路走到了承天门附近,仍旧是什么事都没有。

  但他知道,应该有许多人在盯着他。

  寿宁侯如果没入城、突然返回通州,应该也有人盯着他。

  可是没关系,都一样。

  寿宁侯就是张太后的亲弟弟,皇帝就是张太后的亲侄子,他就是张太后选立的。

  很为难吧?

  想到这里,方沐贤就更开心了。

  寿宁侯、建昌候跋扈这么多年,他方沐贤参与了多少事?

  户部?方沐贤不屑地看了看远处的户部,反而在官吏们来来往往、时刻有人盯着的承天门外金水桥畔站住了。

  随后,他郑重又严肃地理了理衣袖,大礼跪拜后挺直了腰杆朗声大喊:“罪民寿宁侯府管事方沐贤,有不法事自愿出首!”

  从他在那里站住开始准备行礼时,暗中留意着他的骆安、承天门楼上的陆松就变了脸色。

  但他们的人赶过去需要时间,而方沐贤的喊声已经响彻六部五府与承天门附近。

  日已西斜,他消瘦的身影里骤然就生出一团令人感觉刺骨冰寒的风暴,席卷开来。

  ……

  范廷瑟瑟发抖地看着被押向锦衣卫的方沐贤,他没敢大胆地走出户部大门去看热闹,但方沐贤竟然发现了他,并且冲他笑了笑,微微点了点头。

  ……你妈,范廷缩回了头,冷汗淋漓,满脸发白。

  放值之后要不要先回去安顿好家小?虽然没任何牵连,他只是办事的,但万一呢?

  天杀的!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个疑问盘旋在很多人心头,直到六部九卿还有崔元等都出现了,告诉他们该干嘛就干嘛,放值后照常回家。

  可那是寿宁侯府的方管事啊!他到底有什么不法事要出首,还是在承天门外跪禀?

  国策大臣们出来安抚了一下人心之后,又重新往承天门内走去,不就说明发生大事了吗?

  可是京城又没有宣布宵禁,城门还开着!

  藩王继统的刺激,都已经半年过去了,还没结束吗?

  但御书房里,君臣是放松的,而且表情古怪。

  那极富仪式感的一跪,竟让此时的君臣感到滑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