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73章、皇帝最大(1/4)

  靖明入京继位第273章、皇帝最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不缺乏许多有奇思妙想、许多有动手能力的人。

  但在绝大多数人困于生计的这个时代,他们不见得能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不见得能有资源和时间精力去动手实践。

  在皇明大学院,朱厚熜也没预备把这些“准”大匠就作为未来的工学教授、让他们来教导学生。

  皇明大学院,如今仍旧是以学徒制为主要的形式、以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机构。

  用原来西苑里万寿宫改建的礼堂,位于皇明大学院的“正中央”。

  这现如今的礼堂,既有室内如同大殿一般的会场,在室外同样有一片开阔的场地。

  大匠进修班的人不算多,郑魁等人有幸进入礼堂内部。

  没有扩音器、没有话筒,礼堂内部,自然也没法根据什么原理去设计什么布局。

  方法很原始:人声通传。

  就好比殿试之后,从殿内传到殿外的三声唱名一般。

  但对郑魁这样的人来说,在礼堂里坐下了,都会让他们感觉匪夷所思。

  听说哪怕是阁老,上朝的时候也都是站着!

  可是在这礼堂之内,他们居然每人都有一个座位!

  而这个礼堂,还像是台阶一般。坐在后面的人,也都能看得到正前方。

  现在,正前方的那个台上,等他们都坐好之后,才有一个人站出来说道:“众学子起身,陛下驾到!”

  这也是离谱的事情。

  听说不管是朝会还是经筵又或者别的场合,都是皇帝先升座、其余人才开始被通传陛见。

  现在这里,竟然是等他们都到了,皇帝才出来。

  但皇帝毕竟是来了。

  真来了。

  先是有了一队禁卫出来,在前方台子的两侧一边站了数人扼守住了通往台子的道路。

  而后,他们看到了身穿龙袍的皇帝在两个人的陪伴下出现在了那里。

  其中一人,是皇明大学院的院长、知名的江南才子、淑妃之父文徵明。

  另一人,他们不认识。

  郑魁下意识地想跪下叩拜,随后只听从前往后通传过来的声音。

  “坐!”

  “坐!”

  “坐!”

  朱厚熜也率先坐了下来。

  这皇明大学院因为与他离得很近,许多地方都是他的意见。

  比如眼下这非常异于伦理纲常的礼仪。

  一切都为了效率。

  难道为了威严,就要他朱厚熜本人为此额外花上更多的时间,又或者让别人花上更多的时间提前很久就在外面等候好?

  “朕这皇明大学院,进来很难。”

  朱厚熜说了话后,都已经习惯了停顿片刻,等候别人将话传到后面。

  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就显露出郑重。

  但是也就会很慢。

  所以朱厚熜拣重点说。

  “你们都是匠户出身,许多人瞧不起你们。”

  “但你们能被各地选出来,也说明伱们都是个中翘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这里,好好学,好好看,好好想。”

  “如今,有文状元,有武状元。”

  “三五十年后,朕盼着你们能真把一行做出状元之实,世人都叹服。”

  一句句的话传到后面,一次次的传声就仿佛是强调一般。

  听到皇帝把“行行出状元”这个词与真正的文状元、武状元相提并论,郑魁只觉得热血翻涌。

  这可是皇帝金口玉言!

  皇帝最大!

  难道说做工匠,将来也能有那么大的出息?

  “万物都有至理,明之可近大道。”

  “你们许多人也许不知道,朕悟出了一些道理,如今被称作新学。”

  “在朕心目中,这新学先不求成圣,先成才、成能。”

  “民间有能工巧匠的说法,你们既然能来这里,已经可称之为能人。”

  “但还不够。接下来,是要成才、成圣了。”

  是更加令人头皮发麻的话。

  成才倒还好,圣这样的字眼,匠户是什么档次?也敢跟大儒去抢他们都不能得到的名头?

  “朕对你们有三点要求和希望。”

  “希望你们都能识文断句。”

  “希望你们能够让自身所长更进一步、有所创举。”

  “希望你们将来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