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91章、目光,看向大明之外(3/4)

专门来辞陛。

  朱厚熜感慨地看着老了不少的杨廷和:“一恍就快五年了,太傅披肝沥胆,朕心实悯。”

  对杨廷和辞任总理国务大臣的补偿,是他的功衔从太保升级为太傅。

  虱子多了不痒,反正已经是大明第一个活三公了,杨廷和也没推辞,何况费宏也被加了太保。

  活三公,似乎将成为配享太庙的门槛。

  “臣蒙陛下恩重,唯鞠躬尽瘁而已。”他表达着态度,“臣去南京后,便先与武定侯、张公公商议方略。今年京察,臣必不使南直隶出乱子。”

  洪武年间,最开始定下来京官三年一考,后来改为十年一考,谓之京察。弘治年间,又改成了六年一考,而从正德十六年算起,嘉靖五年是朱厚熜继位后的第六个年头了。

  久违的京察将在嘉靖五年新法推行至诸省的情况下展开,这自然是一次大洗牌。

  南北两京,如果把这次京察推行到位了,那么明后年的新法将更加顺利。

  而南京京察,还肩负着削弱南京影响力的重任。

  正式的国策会议结束后,腊月里,新一届的参策们其实又开了国策会议。杨廷和作为辞任了总理国务大臣的人,自然有份列席。

  讨论的重要议题,就是南直隶。

  朱厚熜凝重地端起酒:“江南诸事,就拜托太傅了。太傅都等不到用修抵京便启程南下,朕实在感怀莫名。”

  “臣南下途中,大概能与犬子在临清见上一面。”杨廷和赶紧回敬,“犬子莽撞,陛下以其任户部右侍郎领江西清吏司事,还请陛下多多担待。”

  “用修在广东历练数年,熟知新法。他领江西清吏司事,自能与令弟协理好江西粮赋诸事。”

  “……陛下信重,臣惶恐。”

  江西总督是杨廷仪,户部江西清吏司总负责是杨慎,杨廷和说一句“惶恐”是真心的。

  当年感受到的是新君对他的敌意与提防,成为新党党魁之后,却又感受着皇帝对他们杨家几乎“不设防”的信任。

  杨廷和自然知道皇帝设的防在哪里,为什么是江西?

  因为江西文风很盛,官绅很多,为首的就是如今的总理国务大臣。

  昔年费宏总督四川,守杨廷和的老巢;如今杨廷仪总督江西,守费宏的老巢。

  而杨家顶着天下人对杨家几乎要主宰江西民政大事的压力,要交出的该是样板一样的新法推行答卷。

  不仅如此,杨廷和还要亲自去南直隶,为皇帝铺好他将来将整个帝国的税赋重地彻底握在手里的长远重任。

  唯如此,才能保证皇帝对杨家的圣眷能在将来杨家遭遇万一之时能不衰减。

  这也只是一道防而已,杨廷和没忘记皇帝等下还有大事。

  自从君臣“坦诚”后,交流的效率高了很多,何况是现在这样的私下里?

  杨廷和很快就告辞,让皇帝去办下一件大事。

  朱厚熜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吩咐黄锦:“准备去武英殿!”

  远处皇明大学院的钟楼已经响了十三声,武英殿那边应该已经陆续聚齐了人。

  武英殿已经改建好了,那军务会议将正式成立。

  军务会议常设总参谋一人,在京,如今由杨一清担任。

  参谋若干不定额,但在京常设有四员,如今是靖国公顾仕隆,襄城伯李全礼,治安总司总长马永,被重新启用、专任军务会议参谋的彭泽。在地方,还有杨一清推荐的两个边疆大将,还有郭勋、朱麒两个勋臣。

  而军务会议若有大事要议,兵部尚书王守仁、兵科都给事张经、都察院协理京营戎政、五府都督等人还要列席。

  现在这些人都聚在武英殿。

  其中地位,虽然勋臣不少,却是以参策为尊。

  这里的格局,与国策殿类似。

  现在众人都坐好了,并没有多寒暄。

  他们都在等着御座的主人驾临。

  殿内一角,同样摆了一个大一些的座钟。

  时间刚到下午一点一刻,殿外传来声音:“皇帝驾到!”

  殿内诸人都站了起来离开座位,朱厚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臣等参见陛下!”

  朱厚熜在见礼中走向了御座,然后压了压手:“都坐。”

  眼睛环视了一圈众人之后,朱厚熜对杨一清说道:“杨总参,开始吧。”

  杨一清还在适应着自己的新身份,但他清楚,这军务会议就是皇帝把控大明军权的最高权力中枢了。

  他点了点头,朗声说道:“陛下有命,这军务会议便正式开始吧。第一项议程,商讨大明诸都司指挥使、治安司总司人选。”

  各省总督如何钳制?最有力的莫过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