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402章、博格达彻辰汗(1/5)

  靖明入京继位第402章、博格达彻辰汗嘉靖十二年的二月底,北京外城已经建好的钟楼响起连续不断的钟声。

  京城百姓知道,又有一位重臣离世了。

  很快,消息得到了确定:是国丈、靖安侯孙交。

  耄耋高寿,无疾而终,这是喜丧。

  消息传到开平,这成了皇帝提前回京的原因。

  丧事可以先办,朱厚熜是皇帝,孙交的丧礼有太子这个外孙以监国名义参与,规格已经够高。

  孙交有个儿子,作为皇帝的“大舅哥”,孙元是正德九年的进士。虽然仅仅是三甲二百零四名,但有个皇后妹妹,他现在也官至长沙知府。

  兄长还要赶来,靖安侯府之中是孙交的另一个儿子孙京答谢宾客的吊唁。

  父亲离世,孙茗虽是皇后之尊,却也要来。

  她那最年幼的妹妹孙岚只比朱载墌大一岁,两个孩子都面带悲伤。

  朱载墌更记得自己监国的这段时间,来探望外祖父时,外祖父私下里对他说的许多话。

  外祖父说,那是父皇交给他的几卷书,他熟读过了,知道了许多新道理。

  对于孙交叮嘱他的话,朱载墌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

  但他知道与将来自己的大位有关。

  父皇要回来了,带着彪炳千秋的功绩。

  登基将满十三年,大明改行新法,果然大胜北虏、收服失地。外压藩族,内收民心。明君在位,贤臣满朝。

  列席国策会议时,张总辅他们总是在商议,接下来要花很长时间缓一缓了。

  父皇创下功绩的脚步,比他们好好治理大明的脚步还要快。

  听说北征大军又开拔了,不知还会不会再有大捷来。

  等孙元赶到北京时,已是三月中旬。

  落叶归根,孙交是要被扶灵回到老家安葬的。朱载墌是太子,又有监国重任,不能去做这件事。

  而皇帝凯旋回京,还有喜庆大礼要办。

  急递来回,送来了皇帝的意见:准谥忠肃,英国公张仑代皇帝和太子扶灵送葬。

  于是孙交的灵柩在停灵二十一日之后,离开了京城。

  北京内外,要立刻开始张灯结彩,迎接皇帝凯旋回京。

  朱厚熜刚刚抵达宣府,那个碑上的箭,这一次是没法拔去了。

  而刚刚送抵这里的一个奏报让他勃然大怒。

  “郑晓,你在大同做过督屯郎中,你去查查实情!”

  杨博担忧地看着皇帝,张璧沉默不语。

  陈九畴留在开平主持后续,本来他对这种事是更有经验的。

  事情很简单,就报来被安排在归化、卓资、官山一带筑城的鄂尔多斯部俘虏又作乱,大同留守将卒平叛之下,斩首一千三百多级,作为功劳报了上来。

  要知道,套虏是已经被打散了、解除了武器的。没有马匹弓箭刀枪,吃的口粮都需要边军来分派。他们有没有作乱,为什么作乱,都不算很重要。

  皇帝发怒的原因,是斩首如此之多还来请功。

  大胜之后,下一步的事就是叙功了。

  而大明的军功,到如今仍旧沿用着成化年间的惯例。它大体有两条线,一条是战场表现,一条是首级。

  战场表现中,分为奇功、头功、此功。

  奇功是做出了决定战斗胜负的表现,例如斩将夺旗、围城首登、力破敌阵等等。

  头功的评判标准是“当先”。悍不畏死,敢于冲锋陷阵的,那可评头功。而只服从号令没犯错、有苦劳的,可以评次功。

  这条线的评定,有时候缺乏客观标准,于是又有了首级评功。

  并且现在,不同敌人的首级功劳大小还有区别。北虏首级功劳最大,其他蛮夷次之,国内叛贼更次之。一般而言,妇孺首级也比不过青壮首级。

  叙功之后的勘验是一个漫长过程,首级功评定好之后,既决定赏银,又决定升迁。

  多少年来,滥报抢功、作弊买功甚至杀良冒功,那都不少见。

  朱厚熜大怒的原因,就在于这很可能是一次为了首级功劳而刻意引起的屠杀。反正有作乱的理由,而且是北虏。

  这不仅让朝廷随后叙功犒赏的开支会加大不少,更不利于大明对河套、宣宁边区的后续经营。

  有一就有二,要是觉得在这场战争中没捞到足够功劳的其他将卒有样学样呢?

  张璧是此刻行驾中品级最高的文臣,他还是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息怒,眼下还未下旨册封衮必里克,朝廷对降虏处置方略未定,有人作乱,将卒处置了,对其他降卒也是震慑。只是需传旨边区,晓以大义,不可再有过于苛待降虏之事。宣宁边区总督之选,也要尽快定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